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几点经验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626次

      作者:张立军 成艳红  作者单位: 257051 山东东营,胜利油田胜采医院

      【关键词】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患,尤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患者,慢性腹泻的症状不同于急性腹泻,多症见大便稀溏,日大便次数增加,病程较长为主要特点,多无急性腹泻的里急后重症状,小腹坠痛感亦不明显。实验室检验:镜下观察无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慢性腹泻多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并偶见食欲亢进的现象,这一点明显不同于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泻患者,对此类慢性腹泻,西药的抗生素治疗多无明显效果,长期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诱发的肠道菌群失调,还会加重患者的腹泻症状,笔者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取得了明显效果,按照中医理论,现将慢性腹泻分型论述。

      1 脾肾阳虚型

      多见于男性,症见面色白,四肢清冷,平日畏寒乏力,舌质淡薄白,脉沉弱,腹泻以大便稀溏,臭味不明显,日大便次数增多,而尤以清晨4~5时腹泻不能自制为主要特点。实验室检验镜下:稀便,无异常。

      治则:益肾助阳,健脾止泄。处方以人参、白术、山药、陈皮益气健脾补中,狗脊、菟丝子、淫羊藿、韭菜子(炒)益肾助阳温脾,补骨脂(炒)、金樱子、芡实(炒)温里涩肠止泄,五味子敛肺滋阴,甘草使诸药调和,全方配伍,酌情加减;如患者服用中草药胃肠反应较明显,可服用成药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和男宝协同治疗。

      2 胃强脾虚型

      症见患者多食易饥,大便稀溏,日大便次数增多,不定时,不同于脾肾阳虚型晨起4~5时腹泻明显的特点,无畏寒肢冷症状,乏力亦不明显,舌质淡,脉浮缓。实验室检验镜下:稀便,无异常。

      治则:和中滋肾健脾。处方以黄芪、茯苓、白术、陈皮和中化湿健脾,山茱萸、补骨脂、生百合滋肾补中,金樱子、芡实涩肠止泻,泽泻、茵陈渗利通调除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酌情加减;还可服用中成药健脾丸和固脾益肠丸协同治疗。

      3 肺脾气虚型

      症见患者倦怠乏力,不思饮食,面色白,舌质淡薄白,脉沉缓无力,大便稀溏,便后乏力明显,日大便次数增多,有小腹下坠感,腹痛不明显,偶见气虚脱肛症状。实验室检验镜下:稀便,无异常。

      治则:益气健脾。处方以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益肾固本培元,泽泻、茯苓、陈皮健脾渗利,和中补虚,金樱子、芡实、沙苑子温中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还可以服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和参苓白术丸配伍治疗。

      总结:慢性腹泻,多以虚症为主,尤多见于多病体虚的患者,以中医治疗的同时,应加强西医的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西药配合辨证论治小儿慢性腹泻47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