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功能性消化不良18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487次

       作者:王家芳 肖承文 作者单位:331211(江西·樟树)江西省荣军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比较药物治疗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门诊患者进行精神心理指导、生活指导及药物治疗,疗程2 w~4 w,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 结果 治愈121例(65.8%),好转31例(16.8%),未愈32例(17.4%),总有效率(82.6%)。 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上应重视精神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宜简单,抗焦虑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心理疏导;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综合征,在临床上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轻重差异较大。本文对FD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2006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罗马Ⅱ标准中FD诊断标准[1]。其中男101例,女83例,年龄18 a~40 a者52例,41 a~60 a者118例,61 a~75 a者14例;病程2 mo~5 a。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胃镜检查阳性89例,其中浅表性胃炎61例,十二指肠球炎15例,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13例,均未发现胃黏膜糜烂、溃疡、肿瘤及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试验阳性53例。

      1.2 方法

      1.2.1 心理疏导方法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病情,耐心地进行启发、开导,并给予精神支持,使患者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1.2.2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参加文体活动,戒烟、戒酒、睡眠时抬高床头,进食刺激性小、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

      1.2.3 药物治疗 92例患者伴有焦虑、忧郁、失眠症状,予安定2.5 mg·d-1或多虑平25 mg·d-1,口服;151例患者伴嗳气、上腹胞胀,餐前口服西沙必利15 mg·d-1;42例患者上腹明显疼痛,口服奥美拉唑20 mg·d-1,疗程均为2 w~4 w。

      1.2.4 疗效判定[2] 治愈:症状消失,或所有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疗效较为巩固;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异常指标达到改善或稍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异常指标均无改善。

      2 结果

      临床疗效 治愈121例(65.8%),好转31例(16.8%),未愈32例(17.4%)。总有效率82.6%。

      3 讨论

      FD的发病机制不明,与心理异常及精神紧张密切相关。本结果显示,50%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失眠、易激惹,其中大部分患者为40 a~60 a,可能与患者在社会工作及家庭的压力较大有关,同时FD患者在外界刺激因素作用下,精神容易处于紧张状态,对压力性事件呈现出过分夸大的反应,高敏感、多激惹、易疲劳干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因此在治疗中,应重视心理疏导并辅以适量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本组患者胃镜检查阳性率48%,83.1%患者存在胃动力障碍,与报道一致[3]。可能与患者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胃平滑肌运动、胃腔内压力及张力的周期性变化、胃内食物的分布及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等因素有关[4]。西沙必利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节后神经未稍生理性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胃肠排空,故适应于大多数FD患者,而制酸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FD患者疗效较差。

      总之,对FD患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注重心理指导,辅以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伟岸,岳恒志.消化系疾病诊治新概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5,16~24

      [2]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2003:50

      [3] 唐艳萍,姚宏昌,李方儒,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1,22(4):247

      [4] 刘新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异常[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44

    ↑上一篇:西沙必利联合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一篇:兰索拉唑在消化科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