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益胃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5  浏览次数:485次

      作者:韩春华

      【关键词】 胃炎,消化内科

      【摘要】 应用自拟益胃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同时设维酶素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表明,此方能明显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濡养胃粘膜,使萎缩的粘膜得以修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一般认为与胃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关系密切。笔者于2000年10月~2004年12月采用益胃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诊断标准 参照1982年1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及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

      1.1.2 病例选择 本组全部病例均系本院消化科门诊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胃镜以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以内的检查为准。

      将本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46例,女10例;年龄31~40岁者10例,41~50岁者16例,51岁以上者30例;病程1年以下者8例,1~3年38例,3年以上者10例;轻度胃腺体萎缩26例,中度者24例,重度者6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1~40岁者2例,41~50岁者10例,51岁以上者18例;病程1年以下者5例,1~3年17例,3年以上者8例;病情轻度者14例,中度者13例,重度者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和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自拟益胃煎:太子参15g沙参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花蛇舌草20g三七10g乌贼骨15g白术15g黄芪20g砂仁10g,由本院制剂室提供煎剂,每剂取汁500ml,早晚各250ml,饭前30分钟口服,每日一剂,对照组饭前口服维酶素片(济南第二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每次1g,每日3次,两组均在服药1个疗程(3个月)后2周内复查胃镜。同时治疗期间停服一切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西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卫生部1995年《中药新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稍有减轻或减轻不明显;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不减。显效及有效者均有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逆转。

      2 结果

      治疗组56例中显效22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30例,治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隐痛、灼热、纳差、乏力、消瘦等,应属于中医“胃脘痛”、“痞证”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忧思伤脾,日久形成气阴两伤、湿热内结、瘀血阻滞,形成错综复杂之病机,治疗宜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治疗,我院以益胃汤化裁之益胃煎治之,益胃煎中用当归、白芍、三七活血化瘀兼养血,白术、黄连、白花蛇舌草健脾燥湿、清热解毒,太子参、沙参、黄芪益气养阴,乌贼骨、砂仁行气散结。诸药合用,气阴得养,湿热得清,血瘀得散。益胃煎的应用表明,此方能明显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濡养胃粘膜,使萎缩的粘膜得以修复,因而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1983,5:261

      [2] 周建中.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318

      作者单位:林甸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培养新护士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观察力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