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慢性肝病病人282例胃镜与B超检查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2  浏览次数:454次

      作者:付慧玲,张民  作者单位: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肝炎,慢性,肝硬化,胃镜,超声检查

      B超是慢性肝病病人的常规检查手段,但对部分非典型肝硬化病人容易出现漏诊[1]。并且慢性肝病病人普遍存在上消化道黏膜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常与肝病症状相混淆,将B超和胃镜检查相结合有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本文对我院28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住院病人胃镜和B超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10月,随机选取我院经病史、体检、实验室及超声检查诊断为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行胃镜检查的住院病人282例,男175例,女107例,年龄为21~74岁,平均年龄(46.23±9.99)岁。其中慢性肝炎177例,肝硬化105例。诊断参照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人在行胃镜检查前常规进行抗HAV、HBsAg、抗HBc、抗HCV、抗HDV、抗HEV、抗HIV等血清标志物检测。胃镜为奥林巴斯V 70型电子胃镜,由专业医师专人操作。胃镜检查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静脉曲张、轻度、中度、重度4组。B超检查将门静脉主干(PV)分为正常(直径0.8~1.3 cm)和增宽(直径>1.3 cm)两种。

      1.3 检查结果

      1.3.1 胃镜检查结果

      本文282例病人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炎6例,检出率为2.1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9例,检出率为35.11%,其中轻度47例,中度34例,重度18例;慢性胃炎268例,检出率为95.04%;门脉高压性胃病37例,检出率为13.12%;胃溃疡13例,检出率为4.61%;胃癌2例,检出率为0.71%;十二指肠溃疡26例,检出率为9.22%; 十二指肠炎5例,检出率为1.77%。多数病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化道黏膜病变。有33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的病人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修正诊断为肝硬化。

      1.3.2 B超检查结果 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V异常的构成比分别为5.65%和5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83.590,P<0.001)。见表1。表1 慢性肝病病人B超检查PV情况(略)

      无静脉曲张组与轻度、中度、重度静脉曲张组PV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215~102.153,P<0.001);轻度与中度、重度静脉曲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833、8.117,P<0.01);中度与重度静脉曲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PV情况(略)

      2 讨论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可表现为胃窦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等。本文282例病人均存在各种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其中慢性胃炎检出率最高。本组还检出门脉高压性胃病3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9例。慢性肝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较高, 病变呈多样性,胃镜下所见与文献[24]的报道一致。由此可见,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发现慢性肝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部位及程度。

      肝穿刺活检为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不宜作为常规诊断和病情观察方法[5]。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增高可使门静脉内径增宽,故B超检测PV宽度是临床上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常用指标,但灵敏度只有67.5%[6]。本文结果显示,肝炎组中有部分病人PV增宽,肝硬化组部分病人PV正常,胃镜检查却提示食管静脉曲张,有33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的病人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修正诊断为肝硬化,与韩莹等[7]的报道符合, 提示不能单纯依靠B超来预测病人病情,胃镜检查对慢性肝病病人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对慢性肝病病人常规进行胃镜检查,结合B超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与判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袁迎春,袁晓春. 53例肝硬化超声检查漏诊原因分析[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30(5):662664.

      [2] 李益农,陆星华. 消化内镜学[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50.

      [3] 金瑞,武聚山,吕福靖,等. 慢性重型肝炎伴胃黏膜病变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03,23(2):9899.[4]王静. 胃镜检查在慢性肝病患者中临床意义的探讨[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09,3(2):189191.

      [5] 周艳贤,陈霞,苏颖,等. 112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与肝穿病理结果关系的探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6,22(4):276277.

      [6] 栗华,赵幼安,高莉,等. B型超声、胃镜和脾门静脉核素显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量化诊断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22(4):236239.

      [7] 韩莹,刘燕敏,张斌,等. 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镜与B超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1):50805081.

    ↑上一篇:使用鼻肠管和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发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清除对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