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浅谈 腑以通为用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539次

      作者:乾维德

      【关键词】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与肝胆、胰等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

      1 “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国医学已较系统地阐述了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经验。把人体的整个消化过程归属于“六腑”的功能,六腑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作用,故《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肠实而胃虚。”“传”、“化”就是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由于饮食必须从食道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下至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泌别清浊,清者变为水谷精气,化生气血以濡养全身,浊者下传大肠及膀胱,通过一定传导变成糟粕而排除体外。因此六腑必须功能协调,畅通无阻。若某一器官发生疾病,势必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说“六腑以通为用”。

      2 “腑以通为用”的临床运用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呃逆吐酸、便秘腹泻厌食等,其病机可概括为六腑的通降失常(太过或不及)。中医学认为,无论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是饮食劳倦都可导致六腑的通降失常,气机失调,而出现以上诸症。如外感寒邪,内客于胃,致胃气不和而胃痛呕吐;长期忧思郁怒,气结生痰,痰气交阻食道,上下不通可生噎膈(食道癌);饮食肥甘,饮食失洁,湿热内生,阻滞肠道可成便秘、腹泻等等。因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调理六腑通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调理六腑通降功能,终以“通法”贯通,但通法并非单指通下,是泛指一切调畅气机之法。正如《医学真传》曰:“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 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3 “通法”在治疗消化疾病中的作用

      3.1 行气止痛 凡各种原因所致的六腑气机阻滞,通降失常的各种疼痛均可用,常用药物如木香、沉香、香附、陈皮、玄胡、川楝子等。

      3.2 消食导滞 用于饮食停滞所致的饮食不化,嗳腐吞酸,腹胀腹痛,常用药物如山楂、神曲、麦芽、枳实、槟榔、莱菔子等。

      3.3 通腑泄热 用于一切急腹症有阳明腑实表现者,常用药物如大黄、芒硝、枳实等。

      3.4 活血化瘀 用于有瘀血表现者,如顽固性胃痛、肝硬化、急性阑尾炎等,常用药物如丹参、桃仁、大黄、赤芍、牡丹皮等。

      3.5 温阳通络 用于一切脾胃阳虚,中阳失运之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等,常用药物如黄芪、干姜、人参、补骨脂、肉豆蔻等。

      3.6 调和肠胃气机 用于肠胃气机不畅之心下痞满疼痛,呕吐恶心、下利口苦等症,常用药物如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等。

      作者单位:445500湖北省宣恩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下一篇:依托咪酯和得普利麻用于无痛消化内镜的临床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