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幽门螺杆菌和胃粘膜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1  浏览次数:504次

      作者:段笃文,赵安飞,赵文杰

      【关键词】 细菌,消化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肠道多种疾病有关。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Hp为一级致癌物。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2002年2115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相关病理研究,探讨Hp感染在胃粘膜疾病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115例胃粘膜活检病理标本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27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76例,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101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81例,胃癌178例(其中高、中分化腺癌51例、低分化腺癌127例)。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制片,作H-E及Giemsa染色。

      1.3 判断标准 根据Giemsa染色,镜下观察分为0~Ⅲ级。0级:阴性,即未见Hp;Ⅰ级:散在分布;Ⅱ级:介于Ⅰ级与Ⅲ级之间;Ⅲ级:胃粘膜上皮表面可见成片Hp。

      2 结果

      2.1 胃粘膜疾病与Hp检出率的关系 2115例胃粘膜疾病中,Hp检出率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74.59%(1954/1279),慢性萎缩性胃炎81.72%(389/476),慢性胃溃疡70.30%(71/101),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86.40%(115/178)。

      2.2 胃癌分化程度与Hp检出率关系 高分化腺癌Hp检出率为66.67%(8/12),中分化腺癌为55%(22/40),低分化腺癌为67.46%(85/126)。其中高分化与中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高分化与低分化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近远端癌Hp检出率比例 178例胃癌中,近端癌(贲门癌)和远端癌(胃窦及小弯区癌)的Hp检出率分别为34.18%(27/79)和88.88%(88/9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Hp是慢性非免疫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且是胃癌的危险因子。Correa等提出胃癌发生机制的模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个模式中,Hp可能起着先导作用而被列为Ⅰ类致癌原。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各种致病因子在不同阶段起着单独或协同的作用。Hp可能间接致癌,Hp介导的粘膜损伤,导致粘膜的高增殖状态,促使粘膜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损伤积累最终可能导致癌变;Hp感染同时可导致G细胞增生和胃泌素血症,而胃泌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刺激胃癌生长,具有促癌因子作用。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Hp多位于胃粘膜上皮表面及胃小凹内、粘膜浅层腺腔中。体外研究表明,鞭毛使其具有动力,能快速穿过胃腔的酸性环境到达中性粘液层,并穿过粘液层,覆盖在胃粘膜上,它因能产生各种酶和 蛋白而定植在胃中,粘附在胃上皮表面,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而导致一系列胃粘膜病变。国外报道,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胃窦炎和胃癌发病率下降,而胃食管返流病、Barrett食管和远端食管腺癌增加,认为可能与抗Hp治疗后Hp的感染率下降有关。本文中胃远端癌Hp阳性率低可能也是基于这一因素,一旦发生胃癌,Hp检出率常为阴性,因为胃上皮小凹大量被萎缩的粘膜和肠化生所代替,这样的环境Hp不易被查到,本文还提示,Hp感染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其中缘由尚待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168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下一篇: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