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环磷酰胺治疗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24  浏览次数:482次

      作者:张怡  作者单位:唐山市工人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唐山

      【关键词】 环磷酰胺,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既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为背景,感染因素及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1〕。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但研究显示约16%的病例对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不佳,22%对激素产生依赖〔2〕,对于常规治疗效果差、激素依赖的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可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环磷酰胺是氮芥类药物,有抗肿瘤、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等疾病的治疗和同种异体移植等,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报道很少。本文拟回顾分析我科于2005年至今对于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环磷酰胺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确诊的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年龄60~67(平均62.5)岁,病程3月至5年,男62例,女28例,排除各种感染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及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中型54例,重型36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3〕。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结肠镜全结肠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至少有一项特异性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并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明确的结肠炎症。

      1.3 病情程度 分为轻度:黏液稀便或脓血便,每日2~4次,全身状况良好;内镜见黏膜充血、水肿,表面颗粒感或糜烂;中度:黏液脓血便5~10次/d,伴腹痛或发热、关节痛,体重减轻等,内镜下肠黏膜充血、水肿、接触易出血,普遍有糜烂或浅表溃疡。重度:黏液脓血便>10次/d,伴腹痛及发热、贫血、体重减轻和肠外表现,血沉增快,低蛋白血症等,内镜示病变范围广,侵及左半或全结肠。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5氨基水杨酸 1.0 g口服4次/d;甲泼尼龙40 mg静点1次/12 h,治疗7~14 d后激素减量。治疗组患者采用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环磷酰胺200 mg静点1次/d,治疗1 w后停药,继续常规治疗。

      1.5 疗效判定 以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为依据〔3〕:①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所见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1.7 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3 d便血量减少50%~80%,排便次数可减至每天2~3次,腹痛明显减轻或缓解。治疗组治疗3 d总有效率〔55.6%(25/45)〕明显高于对照组〔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 w总有效率〔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8%(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全血细胞减少症状。

      2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并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因为本病常伴有虹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免疫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本病的肠外并发症如关节炎、皮疹和血管炎等也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严重腹痛,便血量较多,每日>6次,可有发热,临床上常规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药物口服,甲泼尼龙40~80 mg/d静点及广谱抗生素静点,起效慢,并且对一部分患者效果欠佳。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硫唑嘌呤起效慢,患者需用药3~6个月才能达到治疗效应,故对于急性起病的患者起效慢。环孢素因具有肾毒性和增加机会性感染等副作用,亦需检测血药浓度,因此影响在我国广泛应用〔4〕。本临床观察发现,对于便血较多,腹痛严重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较激素起效快。环磷酰胺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全血细胞减少,以白细胞减少为甚,出血性膀胱炎等。

      本临床观察未发现以上副作用的发生,考虑与应用剂量小、时间短有关,环磷酰胺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 玮.溃疡性结肠炎〔M〕.见: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Faubion WA Jr,Loftus EV Jr,Harmsen WS,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populationbased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02;123(1):393

      3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

      4 钱家鸣,沈冰冰.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的进展与困惑〔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5):22

    ↑上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的关系
    ↓下一篇:无痛胃镜下置放金属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经验总结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