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老年便秘患者两种灌肠方法的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1-11-25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马秀红,李丹,张金兰,赵伟,杨春荣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41

      【关键词】 灌肠,老年便秘,疗效评价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为20%-30%。便秘的老年人既往均不同程度的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便秘可加重原发病或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灌肠是解除便秘的有效方法,而传统的灌肠方法为便秘患者灌肠时,经常遇到灌肠液外流,病人耐受性差,影响灌肠效果,并造成床单和地面的污染,甚至诱发心绞痛和猝死〔1〕。本文对灌肠液距肛门的不同高度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低位灌肠的优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老年便秘患者60例,年龄61-86岁。其中男39例,女21例,既往均有冠心病、高血压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3.53±5.62)岁;改良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74.63±5.50)岁。

      1.2 方法 两组病人灌肠时均采用左侧卧位,灌肠液为0.2%的肥皂水500-1 000 ml,温度39-41℃。均采用扬州市松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灌肠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法,灌肠液距肛门40 cm;改良组灌肠液距肛门20 cm,灌肠过程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变化。

      1.3 灌肠效果判断 优:大便完全排出,解除便秘;良:排出少量大便,多为灌肠液,仍有便秘;差:未排出大便,均为灌肠液,须重新灌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灌肠方法灌入量、保留时间比较 改良组灌肠液的灌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且灌肠液保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

      2.2 两种灌肠方法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改良组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心率、血压的改变不明显,而对照组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者较改良组明显增多(P<0.05)。

      2.3 两种灌肠方法灌肠效果比较 改良组患者采用低位灌肠法灌肠效果(优21例、良5例、差4例)较常规方法灌肠效果(优5例、良6例、差19例)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U=4.393,P<0.001)。

      3 讨论

      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达到治疗的目的〔2〕。而对老年便秘患者,灌肠是协助排便、解除便秘的重要辅助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低位灌肠法增加了灌肠液量,延长保留时间;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明显减轻;两种灌肠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显著,改进的灌肠方法明显改善了灌肠效果。因采用传统的灌肠方法使灌肠液大量、短时间内进入直肠,灌入量达150-200 ml,直肠内压力>7.3 kPa时,直肠感受器发生兴奋〔3〕,病人立即有强烈的排便感,灌肠液大量外溢,弄脏病人的皮肤、衣裤、床单,多次灌肠,反复刺激,灌入量少,保留时间短,不能达到协助排便的目的。灌肠效果不满意,造成病人过度紧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了诱发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改良组采用低位灌肠灌入量近600 ml,病人无明显的便意,保留时间达20 min。因低位灌肠,压力低,流速慢,对直肠刺激降低,患者不容易产生便意,灌肠液可绝大部分进入结肠,充分软化该部位粪便,刺激结肠蠕动,促进粪便下移,较灌肠液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延迟〔4〕。

      通过对本组实验的研究发现老年便秘患者均不同程度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发生便秘时,患者用力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和心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极易引起心绞痛发作、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5〕。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如有便秘,在排便过程中,过度用力,很容易诱发脑血管出血的发生〔6〕。改良后的灌肠方法,减少了因用力而增加心脏负荷,避免了灌肠过程中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低位灌肠法,使患者没有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排便感,保留时间延长,减轻了灌肠中的不良反应,灌肠效果更显著。对老年便秘患者,尤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降低灌肠液距离肛门的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灌肠方法。

      【参考文献】

      1 蔡 怡,柴凤婷,汪贵茹,等.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296.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2.

      3 李鸿勋.生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3.

      4 杜淑清,王向华,方玉平.一种新的清洁灌肠方法的探讨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620.

      5 赖红辉.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广州医药,2005;36(5):73.

      6 张秀芬,戚珍秀,陈常娟,等.两种清洁灌肠方法的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6;22(11):869.

    ↑上一篇:海勤人员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下一篇:2004-2006年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病人的动态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