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单兆伟教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经验

    发表时间:2012-03-05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张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红十字医院 南京 210001

      【关键词】 反流性食道炎,单兆伟,辨病,辨证

      Key words: reflux esophagitis;treatment of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and disease

          反流性食道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临床主要表现有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胃胀、多涎等。单兆伟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乃孟河学派传人,曾师从张泽生、徐景藩教授,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中医理论与西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等疾病的治疗,学验俱丰,余有幸随诊,亲聆教诲,今就其反流性食道炎的诊治经验,略述一二以诉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食管炎之名,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入“胸痛”、“噎膈”、“结胸”、“反胃”、“吐酸”、“嘈杂”等范畴。单老认为本病之病因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痰、瘀、热为标;其病位虽在食道,但与脾胃及肝木休戚相关。本病初起,多在气分,属肝脾气结,痰气交阻,或湿热蕴结;或胃阴被耗,食道涩滞;迁延日久,则深入血分,可及络脉,致痰瘀交阻。本病之本在脾胃虚弱(气虚或阴伤),肝气、痰瘀、湿热为其标。其发病机理可概括为脾胃虚损,阴火浊邪上逆。[1]

      2 治疗大法

      2.1 辨病治疗

      以降胃、制酸、护膜、通降为法。(1)降胃:西医多予以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以减少胃食管反流,而单老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多予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等法以顺应胃气下行之性,方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连苏饮等。(2)制酸:西医多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减弱黏膜的损害因素,而单老多予以煅乌贼骨、煅瓦楞子等抑酸。(3)护膜:西医多予以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泌等黏膜保护剂,而单老多予以白及、木蝴蝶等保护黏膜。(4)通降:保持大便通畅,药如决明子、莱菔子等。

      2.2 辨证治疗

      以健脾和胃、泻火降逆为大法,多分四型辨证施治。(1)肝胃不和: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吞咽梗阻,口苦咽干,嗳气泛酸,胁乳作胀,心烦易怒,每因郁怒则发或加重,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胃不和,胃失通降,食道不利。治当疏肝和胃,清通降逆。方选疏肝和胃护膜汤。药用醋柴胡、炒枳壳、黄连、吴萸、丹参、砂仁、白芍、甘草等。(2)痰气交阻:症见咽中似有物阻,胸部满闷,吞咽不利,胸骨后疼痛,得嗳气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质淡,苔薄腻,证属痰气交阻,气滞血瘀,食道不利。予以行气化痰,降逆和胃。方选半夏厚朴汤合启膈散加减。药用法半夏、苏梗、茯苓、丹参、浙贝母、郁金、桔梗、枳壳、厚朴、木蝴蝶等。(3)脾虚胃热:症见胸骨下隐痛,脘腹胀满,泛吐酸水,嗳气纳呆,口干嘈杂,大便时干时溏,每因饮食不节则加重,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证属脾虚胃热,寒热错杂,气机失调。治拟健脾清胃,和胃降逆。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党参、干姜、半夏、仙鹤草、桃仁、茯苓、苏叶、黄连、炙甘草、大枣等。(4)胃阴亏虚:证见胸骨后或剑突下隐痛痞胀,有灼热感,泛吐酸水,嘈杂口干,纳谷不香,大便偏干,舌质偏红,苔微黄或少苔,脉细数。证属胃阴不足,失于濡润,食道不利。方用益胃汤加减。药用南北沙参、麦冬、百合、半夏、白芍、橘皮、甘草、蒲公英、木蝴蝶、麦芽等。

      3 典型病案

      患者,女,41岁。因“胸骨后烧灼样疼痛3月余”就诊。症见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泛酸嗳气,时感恶心欲吐,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胃镜示:反流性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肝火犯胃,胃失通降,食道郁滞。治拟疏肝和胃,清通降逆。方用疏肝和胃护膜汤加减:醋柴胡5g,炒枳壳6g,黄连3g,吴茱萸1g,丹参15g,砂仁2g(后下),白芍20g,甘草5g,决明子15g,黄芩10g,玫瑰花5g。服药20余剂,病得控制。

      【参考文献】

      1]单兆伟,邓国庆.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44.

    ↑上一篇:治未病”理论在肺与大肠易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下一篇: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