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2-08  浏览次数:545次

      作者:任丽梅,孟宪梅,王晶,党彤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包头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323例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和对照组220例慢性胃炎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率,并同时测胃腔内pH值进行比较。结果:RE组与对照组Hp的阳性率分别为33.13 %、56.8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E组Ⅰ、Ⅱ、Ⅲ级Hp的阳性率分别为51.95 %、16.82 %、14.52 %;RE组Ⅰ、Ⅱ级比较,Ⅰ、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组Hp阳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2.2,对照组Hp阳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在RE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Hp的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Hp感染在RE发生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患者3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4例,女119例,平均年龄45.2岁;选择同期与上述病例年龄相仿,经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220例做为对照,对照组胃镜检查无食道炎、胃、十二指溃疡及隆起性病变、未经抗Hp治疗、无消化道手术史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其中男95例,女125例,平均年龄42.8岁。

      1.2 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RE按全国诊断及治疗方案分为4级[1]。Hp感染的判断:对323例患者和对照组均行13C呼气试验,在胃窦取活检组织2块,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Hp,两者均阳性定为Hp阳性,两者均阴性定为Hp阴性,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剔除。pH值的测定:RE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电子胃镜下采用24h pH监测仪,将探头置放于胃窦测定胃内即刻pH值。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

      2 结果

      2.1 RE患者的Hp感染情况

      RE患者中Hp阳性率为33.13 %(107/323),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56.82 %,两组比较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8,P<0.01)。

      2.2 RE程度与Hp的感染情况

      323例RE患者中随病情加重Hp阳性率降低,RE组Ⅰ、Ⅱ级间、Ⅰ、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RE程度、分级与对照组Hp的感染情况(略)注:Ⅰ级与Ⅱ级比较χ2=60.84,P<0.05;Ⅰ、Ⅲ级比较χ2=25.57,P<0.05;Ⅱ、Ⅲ级比较χ2=0.16,P>0.05。RE组与对照组比较χ2=43.21,P<0.05。

      2.3 RE组、对照组胃腔内pH值监测情况

      RE组Hp阳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2.2(235.4/107),Hp阴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3.5(756/216);对照组Hp阳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1.3(412.5/125),Hp阴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3.4(323/95)。RE患者Hp阳性胃腔内pH值高于对照组中Hp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2,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Hp与RE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多数研究认为胃酸或十二指肠液返流是RE的重要发病原因[2],同时人们也发现,随着Hp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关系的明确,Hp根治的推广,Hp阳性率的逐渐下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Hp感染者根除Hp后RE的发病率增加[3]。本研究RE组Hp阳性率为33.13 %,慢性胃炎中Hp阳性率为56.82 %,两组比较RE患者Hp阳性率较慢性胃炎患者低;随着RE严重程度的加重,Hp的感染率下降,提示Hp感染不加重已存在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故推测Hp在RE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amada等[4]研究表明在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病人根除Hp后RE的发病率比未根除者高,认为这是Hp感染会降低RE发病的有力证据。

      Wu等[5]发现根除Hp后可增加食管内酸浓度,认为根除Hp可能加重RE的发展。许多研究也认为胃酸增高是RE的主要发病之一[6],在本组研究中,RE组Hp阳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2.2,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腔内pH平均值为1.3,RE组pH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Hp具有高度尿素酶活性,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和 HCO-3,从而中和胃酸,导致胃内pH值增高,进一步说明Hp的感染没有加重RE的发生。

      Cremonini等[7]对Hp感染和GERD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表明Hp阴性与GERD的症状有显著相关性,抗Hp治疗与GERD的诱发和加重有肯定的联系。

      从本研究结果看, Hp在RE中所起的保护作用,我们认为在根除Hp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择是否根除H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反流性食管炎(病)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0,5(2):77-79.

      [3] Rokkas T,Ladas SD,Triantafyllou K,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gA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g of esophagitis after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J].Anm J Med,2001,110(9):703-707.

      [4] Hamada H,Haruma K,Mihara M,et al.Hight incidence of reflux esophagitis after eradication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impacts of hiatal hernia and corpus gastritis [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0,14(6):729-735.

      [5] Wu JC,Chan FK, Wong SK, et al.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o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in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3):545-552.

      [6] 解丽.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3):142-144.

      [7] Cremonini F, Di Caro S,Delgado-Aros S,et al.Meta-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 infection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3,18(3):279.

    ↑上一篇: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诊治体会
    ↓下一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18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