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疏肝理气法治疗胃脘痛30例

    发表时间:2012-03-22  浏览次数:646次

      作者:魏昌伟  

      【关键词】 疏肝理气法,胃脘痛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繁多,但以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脾胃虚弱及肝气犯胃为多见。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今人胃痛就诊患者不论何种原因,均与情志不遂有一定关系,遂以疏肝理气之法为主治疗本证,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2000—2008年以来以疏肝理气法为主治疗的30例胃脘痛证,做一小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7天。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消化性溃疡10例。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香附10g,柴胡10g,青皮6g,白芍10g,木香6g,茯苓10g,厚朴6g,佛手5g,甘草5g。病程长者加丹参、当归、川芎,赤芍易白芍;疼痛甚者加焦蒲黄、五灵脂;遇寒痛甚者加砂仁、枳壳、高良姜;泛酸者加海蛸、牡蛎、浙贝母;恶心者加姜半夏;口苦者加黄连、胡黄连;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胃病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半年内未复发;显效:胃病症状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好转:胃病症状明显减轻,停药后有时复发,然而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服药6剂,未见症状减轻。

      2.2 治疗效果 治愈8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3岁,农民。2004年5月3日初诊,上腹部疼痛一年余,泛酸,呕吐清水痰涎,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烦躁易怒,舌质淡,苔白,脉缓。体查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处方:香附10g,柴胡6g,青皮6g,白芍10g ,木香3g,茯苓10g,厚朴6g,佛手6g,浙贝母10g,牡蛎10g,海螵蛸10g,五灵脂10g, 焦蒲黄10g,玉片10g。6剂后诸证消失,以上方研末,每次6g,1日2次冲服,继服1个月余,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讨论

      在古代,由于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经常处于寒温不适,饥饱无常的境况,故多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等而致胃脘疼痛,又因古人性情恬淡,故以情志致病者较少。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卫生要求均有较大的提高,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由七情所致肝气犯胃者居多,即使是其他类型者亦多兼肝郁,而单纯因寒温不适,饮食不当等所致胃病者逐渐减少。《杂病源流犀烛•胃痛》曰:“胃痛……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导致气机不畅,而发生胃痛诸症。亦有因脾失健运,反侮肝木,使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者。故治疗胃脘痛,当以理气疏肝为首务。方中柴胡、香附、青皮、白芍、佛手、木香、厚朴等理气疏肝为主,而以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和中为辅。诸药合用,使肝木条达,脾气运化,气滞得消,胃痛自除。

    ↑上一篇: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影响
    ↓下一篇:双腔气囊导尿管在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