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28  浏览次数:663次

      作者:车新龙  作者单位:运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关键词】 射频治疗 胃肠道息肉 疗效

      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应用四川绵阳里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LDRF-50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在20 J~30 J之间对65例患者进行治疗,摘除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息肉及胃窦疣状改变共计103颗。对于其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患者,患者多数主诉腹痛、腹胀、泛酸和(或)便秘、便血、大便不畅等一个或多个症状就诊,接受电子镜检查,发现并经过病检证实为息肉。男女比例为6∶4,年龄分布为25岁~84岁,平均年龄50岁。息肉单多发比例为3∶2。息肉直径<0.5 cm 32颗,0.5 cm~1.0 cm 35颗,1.0 cm~1.5 cm 26颗,1.6 cm~2.0 cm 8颗,>2.0 cm 2颗。息肉分布:食道5颗、贲门6颗,胃35颗、十二指肠8颗。大肠49颗,其中直肠24颗、乙状直肠18颗、降结肠5颗、横结肠2颗。多数为炎性息肉,共82颗,腺瘤性息肉为15颗,化生性息肉2颗,性质不明为4颗。一次最多治疗6处。

      2 治疗方法

      常规胃肠镜检查术前准备,肠道息肉摘除者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LDRF50型多功能射频治疗系输出功率20 J~30 J,根据息肉大小调整功率大小。摘除前常规注射阿托品1 mg缓解痉挛,安定10 mg以缓解患者心情紧张。从内镜活检孔插入治疗电极。根据息肉大小,暴露的程度,与电极形成的角度,调整射频输出功率。分别采用点射、平射、长射、短射、压射等。有蒂者从蒂部摘除;大部从顶端点灼。上消化病变射频治疗后创面较大者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促进创面愈合[1]。

      3 结果

      全部息肉在预定时间内从局部消失或表面蛋白变性,尤其直径在2 cm以下的息肉在3 s内消失。病变组织发白萎缩时治疗停止,无一例穿孔。>2 cm者经过治疗2次后消除,部分患者术后2周后复查,除1例较大息肉有继发浅溃疡外,其他病历原发部位均为红色黏膜覆盖。个别年老患者的息肉,治疗后病变部位仍可辨认。

      4 讨论

      射频技术是继高频、激光、微波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国内外文献记载,射频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多用于心血管和泌尿外科,国内用于消化科已有多年[2]。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射频多功能治疗仪对部分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有以下优点,治疗效果好:临床表明它对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消化道出血和食道癌的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息肉一次性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并发症少:本组除1例2.0 cm息肉治疗后继发浅表溃疡外,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好:射频治疗原理本质为200 kHz~750 kHz的电磁波,以正弦波释放能量。当他进入人体病变组织时,局部产热升温,细胞内外脱水、干燥、细胞坏死组织凝固达到治愈目的,对神经肌肉无兴奋刺激作用 ,因而不会损伤患者;不会产生辐射,对患者及术者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电极工作中不发热,不会损伤内镜,也不会发生电极与组织粘连;设有阻抗保护装置,使治疗界深浅适中,不会发生穿孔[3]。

      综上所述,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安全、高效、价优,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国剑,方根法,黄春风,等.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2:18,6.

      [2]王春平,汪毅,彭晓群,等.射频毁损治疗肝脏肿瘤[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3:323.

    ↑上一篇:E Cadherin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再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对人胃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