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延灵八君汤治胃缓

    发表时间:2012-05-17  浏览次数:662次

      作者:秦冬秀  作者单位:443625湖北省秭归县杨林卫生院

      【关键词】 胃缓

      胃缓系指由于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从而出现胃脘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声等脾胃虚弱为特征的病证。胃缓首见于《内经》记载,《灵枢、本脏篇》有“脾应肉―――肉胭不坚者胃缓”。自《内经》以后历代医书未作专章讨论记载,根据胃缓临床表现症状与西医的胃下垂相似,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各种慢性病中所出现的胃肠功能障碍等病的雷同似胃缓症状。胃缓的病机概括为脾胃失和,运化受碍,常有气机的一面,又有瘀血内停的一面,脾虚气陷,胃阴耗伤,相互转化,调理不当,则缠绵加剧。我院老中医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自创延灵八君汤治疗胃缓,得心应手,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

      1 基本方药组成及辨证加减

      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橘皮、灵脂(炒)、延胡等组成。辨证加减:脾虚气陷,面色痿黄,精神倦怠,不思饮食,食后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者加黄芪、升麻补气升陷;胃阴不足,面色略红,唇红而燥,口苦嗅,烦渴喜饮,嗳气频繁,烦闷不舒,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象细数,加麦冬、生地、玉参、沙参等濡养胃阴。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农民,1999年5月30日就诊,中年失偶,劳累过度,患胃病两年余,经某市医院检查,诊断为胃下垂。证见面色萎黄,饥不欲食,食而胀满,不食坠胀,肌肉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症属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下陷,脾胃失和,升降失常而致。治宜补气升陷,化瘀通络,调和气血。药用人参15g,炒白术15g,获苓10g,炙甘草10g,橘皮15g,半夏10g,炒灵脂15g,延胡15g,黄芪15g,升麻10g,加水1000ml,文火煎至600ml,每次服100ml,1日3次,连服20余剂,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健康如常,胃脘无任何不舒适感觉。

      3 讨论

      延灵八君汤是六君子汤与延灵散合用,六君子汤具有补益脾胃,和胃理脾功能;延灵散具有通利血脉,散瘀止痛功能。二方合用达到补而不滞,气旺络通,通脉散瘀而不伤正气。然而根据《神农本草经》用药七情,方中人参畏五灵脂,是中药配伍宜忌。所谓相畏是一种药制伏另一种药,就是相杀关系,从后者来看,受制于前者就是相畏关系。所以《神农本草经》指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因此上方相畏药合用达到相须、相使、相得益彰的作用。

    ↑上一篇: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摘除术后出血16例体会
    ↓下一篇:五香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