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两种不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吴宗亮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福清监狱医院

      【摘要】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中不同两种抗生素组合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胃镜检查Hp阳性患者83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0.2g、呋喃唑酮0.1g,均每日2次(早、晚),疗程为7天;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均每日2次(早、晚),疗程为7天,停药1个月以上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  A组根除率为95.35%,B组根除率为77.50%,A组疗效优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轻微。 结论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联抗幽门螺杆菌一周疗法根除率为95.35%,且符合理想的Hp根除方案的要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左氧氟沙星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寄生于人类胃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迁延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且在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根除Hp不仅能加速溃疡愈合,且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1]。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根除Hp的一线治疗方案[2]。由于受Hp对方案中两种抗生素耐药性高低的影响,各方案有效性、依从性、副作用不一,Hp根除率波动范围较大。笔者通过观察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及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两组不同组合对Hp的根除,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从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因本院就诊患者的特殊性,故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入选标准:患者经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溃疡或胃炎,Hp检测阳性;治疗前1周以上停服抑酸剂、抗生素、铋剂。符合上述条件者83例。A组43例,年龄19~58岁,平均32.8岁;其中浅表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9例,消化性溃疡18例。B组40例,年龄22~62岁,平均36.1岁;其中浅表性胃炎13例,萎缩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17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构成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1.2.1  治疗方案  将83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0.2g、呋喃唑酮0.1g,均为每日2次(早、晚),疗程为7天;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均为每日2次(早、晚),疗程为7天。

      1.2.2  Hp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  胃镜下取胃窦黏膜2~3块,快速尿素酶实验,然后13C呼气试验检测,两项检查Hp均为阳性者定为Hp阳性。Hp根除标准为疗程结束1个月以上,采用13C呼气试验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Hp根除率  A组Hp根除率为95.35%;B组Hp根除率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Hp根除率的比较

      2.2  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恶心、腹胀、纳差,其中A组发生2例(4.65%),B组发生2例(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检测,P>0.05)。两组患者的反应程度均不严重,可耐受,均可坚持服药完成全疗程。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1983年由Warren和Marshall等[3]报道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在50%~80%之间,属高感染国家。根除Hp对预防溃疡复发、减少溃疡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率、缓解胃炎症状、预防癌变均有重要意义,当前推荐的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为大家所公认。奥美拉唑是PPI抑制剂,其作用于胃腺壁细胞,对基础分泌、夜间分泌和五肽胃泌素等各种形式的应激胃酸分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且可提高胃液pH,从而降低抗生素的分解,使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降低,对Hp的根治起非常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发现,Hp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是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的依从性就较差。因此,需要寻找安全有效的根除方案。抗生素如何组合才合适?国人何种剂量最宜?疗程多长为最佳?目前尚缺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已发现甲硝唑在国内外耐药较明显,其严重程度趋向于不适宜作为常规的推荐方案。临床改用呋喃唑酮的治疗方案,根除率高,多数药敏显示极敏感,耐药者罕见,国内仅发现1株耐药。我国学者研究证明含小剂量呋喃唑酮(0.1g,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的根除方案有效而安全,对不存在缺乏G-6PD或呋喃唑酮过敏患者,以呋喃唑酮代替甲硝唑不失为一种理想的Hp根除方案[5]。在临床使用中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多[6]。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两倍于后者,且抗菌谱广泛[7],具有半衰期长、性质稳定、耐酸、口服易吸收等特点。笔者观察结果显示以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为A组的Hp根除率为95.35%;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为B组的Hp根除率为77.50%;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且有显著性。而且A、B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差异无显著性,病人的依从性均较好。理想的Hp根除方案的要求为:(1)Hp根除率>90%;(2)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5%;(3)疗程不超过1周;(4)病人依从性好;(5)符合中国国情[8]。A组均可达到以上几点要求,故笔者认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为一种理想的根除Hp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幽门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9):520-521.

      2  赵本钰,林菁,张华,等.消化性溃疡抗感染治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1):49-50.

      3  Warren JR, Marshall BJ. Unidentified curred bacilli, on gastric epithelium in active chronic gastritis.Lancet,1983,Ⅱ(8369):1273-1275.

      4  孙嘉丽,刘厚钰,张希德,等. 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8:120-123.

      5  萧树东,郑青,张万岱,等. 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3,23(9):555-561.

      6  许彤丽,任朝霞,丁芳. 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2006,34(8):30-31.

      7  Davis R,Bryson HM, Levofloxacin. A review of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 pharmacokietic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Drugs,1994,47:677-700.

      8  陈旻湖,李瑜元,胡品津,等.首届西太平洋幽门螺杆菌国际会议纪要.中华消化杂志,1996,16(3):160-162.

    ↑上一篇: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