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9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张宪明,王天英  作者单位:新乡新华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肠炎灵煎剂保留灌肠。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较有优势。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 其中男25例, 女17例,年龄27岁~60岁,病程4个月~4.5 a;治疗组68例, 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6岁~62岁, 病程3个月~5 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纳差、乏力等典型症状。全部病例均经消化道钡餐透视或钡剂灌肠、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肠炎灵煎剂保留灌肠,剂量150 ml/次,2次/d,留置时间30 min~50 min。肠炎灵方药组成:苦参20 g、黄柏20 g、白花蛇舌草20 g、地榆20 g、广木香15 g、米壳10 g、生甘草10 g,共煎,取汁150 ml,加入枯矾3 g,混合摇匀即成,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1个疗程后,复查肠镜以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2000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判断。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随访至6个月时,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数比较,见表2 。中西医治疗组无论是早期缓解症状,还是提高完全缓解率、减少复发病例数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优势。表1 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例的疗效比较例(略)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2 治疗6个月后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复发数比较(略)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易反复发作为特征,该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局部感染以及精神因素可诱发加重。西医常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该病,柳氮磺胺吡啶经肠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嘧啶,5氨基水杨酸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消除氧自由基、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从而使患者腹痛、腹泻缓解[2]。本病属中医学的泄泻、肠癖、痢疾、便血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乃湿热蕴结大肠所致,治当清热燥湿、止痛、止泻。肠炎灵方中苦参、黄柏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燥湿,地榆、枯矾凉血止血、收敛止泻,广木香、米壳、生甘草行气、缓和止痛,诸药合用共凑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生肌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参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炎、抗过敏、镇痛作用[3],黄柏 、白花蛇舌草亦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地榆对动物实验性烫伤有显著疗效[4],米壳有止痛、止泻功能[5]。从结肠途径给药,药物可直达病所,避免胃肠消化酶的影响,加速吸收,保证药效;另外,采用灌肠,局部药物浓度高,可缓解结肠紧张度,保护溃疡面,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黏膜修复,结合内服抗感染药物柳氮磺胺吡啶,起到“内外”结合治疗的作用。

      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来看,该病比较棘手,常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肠炎灵是经过我院多年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药方,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值得医务工作者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庸,张宁仔.新编内科诊疗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368.

      [2]王雨青,刑兆伟,谢文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5例[J].中医药学报,2006,34(3):55.

      [3]黄华丽,王敏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0例[J].陕西中医,2006,27(1):5556.

      [4]徐国钧,施大文,沈联德,等.生药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5229.

    ↑上一篇:老年上消化道急性穿孔3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