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多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852次

    多层螺旋CT(MSCT)结合重建技术具有更好的Z轴分辨率,因此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不但能直接显示阑尾的部位、大小、形态,还能同时观察到阑尾系膜、盲肠及周围脂肪间隙内的多种病理变化,特别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效果更加明显。临床上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及CT检查,诊断并不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通州三院疑似急性阑尾炎并进行手术的临床及CT资料,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16~78岁,平均52岁,62例右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52例,45例伴有发热,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数升高39例,恶心呕吐25例,4例出现肠梗阻的症状,4例症状不典型。

    1.2检查方法: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层厚及螺距均为7.5 mm。图像使用PHILIPS后处理操作系统进行层厚1.5 mm多平面重建以完整显示阑尾形态。其中36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增强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欧乃派克100 ml,注射速率为2.5~3 ml/s,注射后分别于25 s、65 s及110 s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扫描。适当调整窗宽及窗位,以更好观察阑尾周围情况。

    2结果

    69例受检者中,CT显示阑尾外径≤6 mm 者3例,阑尾增粗肿大,外径>6 mm者66例,阑尾粪石23例,阑尾周围炎52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9例,阑尾穿孔3例(肠腔外气体2例、增强后阑尾壁缺损1例),合并右侧结肠旁或盆腔积液13例,合并肠梗阻4例。

    3讨论

    3.1临床及病理:急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范畴,分为急性单纯型、急性化脓型及急性坏疽型阑尾炎三个病理类型,多因阑尾腔阻塞而引起,当阑尾腔发生阻塞后,其内分泌物排出受阻,细菌繁殖、管腔增粗,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导致阑尾周围炎,甚至出现穿孔引发脓肿或腹膜炎。具有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常很严重,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是关键。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开始时上腹及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右下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常合并发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升高等。

    3.2多排螺旋CT及重建表现

    3.2.1阑尾形态:阑尾外径大小是确定阑尾炎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之一,通常把阑尾外径>6 mm作为急性阑尾炎CT诊断的主要标准之一,外径越大,阑尾炎的可能性越大,坏疽、穿孔的可能性也越大。但由于正常阑尾外径变动范围很大,不能仅仅依据阑尾外径>6 mm,即做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阑尾外径≤6 mm的阑尾炎较少见,见于阑尾发育细小者和早期患者。当阑尾外径在6~10 mm之间,如伴有阑尾周围炎,可确定诊断。

    3.2.2阑尾壁增厚:正常阑尾壁厚度多为 1~2 mm, 2~3 mm为可疑增厚,>3 mm为异常增厚,增强扫描时管壁增厚>2mm并有强化,且多为管壁均匀性增厚和强化,也可呈靶环征,提示早期阑尾炎,当出现局部无强化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阑尾穿孔。本组1例CT检查未能发现阑尾穿孔,结合临床资料,该穿孔漏诊估计与未进行增强扫描有关。

    3.2.3阑尾腔:管腔通常情况下是塌陷的,也可有液体、气体等充盈,当急性阑尾炎时,其内积液扩张;阑尾近端结石与急性阑尾炎有密切关系,且易引起阑尾坏死穿孔,阑尾结石和阑尾周围炎并存,高度提示阑尾炎。

    3.2.4阑尾周围炎性改变:阑尾周围脂肪内斑点状及条纹状模糊影,即“脂肪条纹征”[1],是CT诊断急性阑尾炎最有价值的间接征像。早期阑尾炎、消瘦的腹腔脂肪较少的患者,此征有时可不明显。另外可出现阑尾邻近肠管管壁增厚、阑尾周围脓肿、局部淋巴结肿大、右侧结肠旁或盆腔积液、右侧侧锥筋膜增厚、腰大肌前缘模糊、阑尾腔外气体和腔外结石等。

    3.2.5提示阑尾穿孔的CT征像:脓肿、蜂窝织炎、肠腔外气体、肠腔外阑尾结石和对比剂增强后的阑尾壁缺损。

    3.3急性阑尾炎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由于阑尾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别于腹部实质器官,传统的辅助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单层螺旋CT由于密度分辨率高,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其空间分辨率不高,所观察图像为横轴位图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阑尾炎的诊断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对其他系统的诊断[2-3]。多层螺旋CT(MSCT)结合重建技术具有更好的Z轴分辨率,因此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不但能直接显示阑尾的部位、大小、形态,还能同时观察到阑尾系膜、盲肠及周围脂肪间隙内的多种病理变化,特别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效果更加明显。临床上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及CT检查,诊断并不难。但有时与泌尿系结石及妇科疾病等难以鉴别,并且临床上发生因患者出现类似阑尾炎症状的其他疾病而发生正常阑尾误切的情况并不鲜见,本组病例误切3例,占4.3%(3/69),低于Rao等报道的诊断为阑尾炎而造成正常阑尾被切除者约占剖腹手术者中的20%[4]。CT的高密度分辨率也有利于穿孔的早期发现与诊断[5]。临床上除阑尾炎外,非起源于阑尾的右下腹疼痛并不少见。由于CT能够很好的显示阑尾周围情况,可以与非阑尾炎鉴别,避免了不必要的阑尾误切。如能理解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和熟悉阑尾炎在CT上的各种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必将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值得一提的是冠状位MPR图像与手术视野一致,对病变的显示非常直观,更易于被临床医生接受[6]。因此,多层螺旋CT用于阑尾炎的诊断,已经逐渐被作为临床医生首选检查诊断阑尾炎的方法。

    4参考文献

    [1]Shademan A,Tappouni RF.Pitfalls in CT diagnosis of appendicitis:Pictorial essay[J].J Med Imaging Radiat Oncol,2013,57(3):329.

    [2]陈发祥,王卉,张树桐.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16(6):845.

    [3]胡国辉.多层螺旋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0(3):226.

    [4]Rao PM,Rhea JT,Novelline RA.Helical CT of appendicitis and diverticulitis[J].Radiol Clin North Am,1999,37(5):895.

    [5]王浩,魏冉,王兰云,等.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4(1):106.

    [6]Cabarrus M,Sun YL,Courtier JL,et al.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intraluminal air in acute appendicitis at CT[J].Emerg Radiol,2013,20(1):51.

    [收稿日期:2013-06-30编校:费越/郑英善]

    ↑上一篇:品管圈在保持胃肠减压管有效引流中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莫沙比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