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834次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这部分患者通过胃镜和结肠镜无法确诊,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10%[1],这部分患者的出血部位多在小肠。因为小肠特殊的生理结构,检查受到限制,使得临床常用的检查准确率下降,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而胶囊内镜具有无创性、可视化的特点,且安全、方便操作,近年来常被用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尤其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开创了崭新的时代[2]。本研究应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明确了大部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位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的住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48例患者未发现明确出血病灶,并愿意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平均(48.5±15.3)岁。48例患者大便检查均有潜血,个别患者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暗红色或者黑色大便,且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排除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方法:采用国产OMOM智能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摄片速度为2张/s,经过影像处理软件将数据记录仪上接收的信号转化为视频图像。胶囊内镜范围为周围140°,以8倍的比例放大,最小观察直径为0.1 mm。检查前3天开始进食全流质饮食,嘱患者检查前晚口服蓖麻油30 ml,检查前4小时口服和爽137.15 g,并加服加温开水2 000 ml,直到患者大便成清水样,然后吞服胶囊内镜,确定内镜进入十二指肠后,嘱患者适当活动使内镜下降更加迅速。如患者出现腹痛、呕吐或其他不适时,告知医护人员,并予以常规处理。

    1.3观察指标:观察胶囊内镜在消化道中的阳性发现物;对观察显示的图像质量、图像数量进行分析;胶囊内镜在患者胃和小肠的通过时间;观察检查中和检查后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本组研究的48例患者,只有1例患者胶囊内镜未能成功通过回盲瓣,余患者胶囊内镜均成功达到结肠,其中有3例患者吞服胶囊内镜2 h后未能发现到达小肠,查其原因发现2例患者胶囊内镜仍在胃内,1例患者停留在十二指肠球部,发现后均借助胃镜将胶囊置入十二指肠降段,后顺利到达结肠。另1例患者的胶囊内镜滞留在胃、十二指肠降部,因电池已耗尽而未达到结肠。所有患者吞服胶囊内镜检查前、后均无任何不适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4天后所有患者胶囊内镜均正常排出体外。本研究的48例患者中,1例因电池电量不足而未完成检查,6例患者因肠道气泡及肠液影响而出现采集图像清晰度欠佳。在完成检查47的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疾病26例,阳性检出率54.2%。发现的小肠病变见图1。

    3 讨论

    小肠的长度较长,约5~7 m,易形成多发复合肠攀,且活动度较大,远离口腔和肛门,检查困难,导致出血时间长、反复黑便。而推进式小肠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多出现不适,且检查结果准确程度较低,而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出血方面优于小肠镜[3],因此被作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适用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而急性、复发性、隐性小肠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简单,无需任何麻醉剂、彩色图像清晰、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污染等优点,且无创性,患者接受程度高,并发症较少[4],不受服药的限制[5],适用的人群较广,尤其是对心、肺、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难以耐受小肠镜、小肠钡剂造影的患者。其不足之处在于胶囊内镜依赖肠道收缩蠕动的动力推进使其在肠道前进,因肠道的收缩是有节律的,导致其前行方式呈非匀速且跳跃式的,从而影响摄像镜头拍摄图像的质量,且容易出盲区和遗漏,另外,肠腔内的液体多呈泡沫状,常遮住摄像镜头而出现图像失真,导致误诊[6]。此外,胶囊内镜无活检功能。

    本研究小肠出血阳性检出率为54.2%,与有关研究的胶囊内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2%不相符合[7],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次检查的患者多是先行经过正规的消化道出血系统的止血治疗,降低了肠道检查增加出血风险的可能,个别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出血病灶或已愈合,行胶囊内镜检查时不能观察到出血病灶。②肠道准备时,肠内容物并未完全排净,而影响拍摄的效果。③因阅片医师分析图片的能力存在差异,而导致少数的误诊。针对怀疑误诊情况,应酌情行小肠镜和小肠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或排除。

    目前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也时常会发现一些食管、胃和结肠的病变,甚至是胃镜和结肠镜等检查所遗漏的病变,因此不应忽视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其他部位图像的观察。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够用清晰图像将整个消化道病变情况反映出来,尤其是小肠病变,安全性、依从性好。有助于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明确方向,提高了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Meron GD.The development of the swallowable videocapsule (M2A)[J].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6):817.

    [2]Sau rin JC,Maunoury V,Lapalus MG,et al.In ternational consensus in Paris2006 on the indications and use of the endoscopic videocapsule test.Report of the SFED  Capsule Commission [J] .GastroenterolClin Biol,2007,31(10):798.

    [3]颜綦先,王军,李丽,等.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13):1281.

    [4]柏健鹰,王沂芹,郭红,等.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5):1922.

    [5]A ln eida N,Figueiredo P,Freire P,et al.The Effect of M etoclopram ide in Capsule Enteroscopy [J] .Dig Dis Sci,2010,55 (1) :153.

    [6]宋志强,顾芳,姚炜,等.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5):539.

    [7]王艳,郝建宁.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6):430.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赖氨葡锌、妈咪爱、思密达联合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