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肝炎患者败血症优势菌和耐药性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11  浏览次数:845次

      肝炎患者极容易感染,并以此引发败血症,败血症有不易治疗、治疗后反复发作、发病率高、致死性强等诸多特点,极易引起患者死亡,尤其是对于肝炎合并败血症的患者来说,自身免疫力就比较低下,加之感染的发生,更容易死亡[1]。而治疗肝炎患者败血症,首先要去除患者体内的致病菌[2]。笔者从48例败血症患者的血液培养里分离的52株菌株入手,深入研究肝炎患者败血症优势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间收治的48例患有败血症的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8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肝炎合并败血症。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2~77岁,平均45.7岁。1.2 药敏研究:使用法国梅里埃血液细菌培养仪培养细菌,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种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细菌检测法对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所使用的一切培养器皿和试纸均经过严格消毒。

    2 结果

    2.1 败血症患者患有基础病情况:48例患者均患有危重症肝炎,其中有18例患者为肝硬化晚期,重症肝炎患者人数为13例,慢性肝炎患者为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6例。其中有7例患者合并患有肝性糖尿病,有24例患者患有败血症合并腹膜炎。此外,患有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感染,胸腔感染,脓肿等疾病共存的患者有6例。4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败血症反复发作,最后,有5例患者死亡。2.2 败血症致病菌种类:经培养,可以从48例患者的血清里提取致病菌菌株52株,这52株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如下:大肠杆菌的数量占38.4%,克雷伯菌属次之,占17.3%,再次是链球菌占13.5%,葡萄球菌占11.5%,气单胞菌所占比例较小,约为9.6%。肠球菌占3.8%,棒状杆菌占据比例约为3.8%,其他占1.9%。2.3 致病菌耐药性:52株致病菌中,有17株大肠杆菌菌株、8株克雷伯菌属菌株、4株链球菌菌株、4株葡萄球菌属菌株、2株气单胞菌属菌株对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大肠杆菌对于几种常见杀菌类药物如:头孢挫林、头孢哌酮钠、罗氏芬、环丙氟哌酸、菲宁达的耐受性分别为22.9%、11.7%、11.1%、37.9%、28.9%。而克雷伯菌对于头孢哌酮钠、头孢挫林、罗氏芬的耐受性则分别为27.6%、32.5%、36.3%。葡萄球菌对于环丙氟哌酸、菲宁达、罗氏芬、安莫西林的耐受性分别为16.8%、47.3%、40.2%、52.4%。气单胞菌属对于罗氏芬、赛米西林的耐受性为26.8%、83.4%。

    3 讨论

    肝炎合并败血症主要发生于重症肝炎患者,败血症的致病菌株类多以革兰阴性菌种居多[3]。本组资料研究发现,大肠杆菌的数量占据最多为38.4%,克雷伯菌属次之,占17.3%,再次是链球菌,占13.5%,葡萄球菌,占11.5%,气单胞菌所占比例较小,约为9.6%。致病菌对于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示,大肠杆菌对于头孢挫林、头孢哌酮钠、罗氏芬、环丙氟哌酸、菲宁达的耐受性分别为22.9%、11.7%、11.1%、37.9%、28.9%。。而克雷伯氏菌对于头孢哌酮钠、头孢挫林、罗氏芬的耐受性则分别为27.6%、32.5%、36.3%。葡萄球菌对于环丙氟哌酸、菲宁达、罗氏芬、安莫西林的耐受性分别为16.8%、47.3%、40.2%、52.4%。气单胞菌属对于罗氏芬、赛米西林的耐受性为26.8%、83.4%。这说明当肝炎患者败血症血液中含有大肠杆菌时,可以选用罗氏芬作为治疗药剂;而致病菌为克雷伯菌时可以将环丙氟哌酸,菲宁达作为治疗药剂;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时可以使用罗氏芬治疗;气单胞菌属为致病因子时可以用环丙氟哌酸作为治疗药剂。

    4 参考文献

    [1] 韩玉坤,王陆军,周 华.肝炎患者败血症优势菌和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8(3):151.

    [2] 韩玉坤,牛义军,罗淑兰,等.肝炎患者腹腔感染优势菌和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1(2):121.

    [3] 韩玉坤,魏振满,周 华,等.危重肝炎患者气单胞菌败血症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7):141.

    [收稿日期:2013-10-18 编校:徐强]

    ↑上一篇:胆囊微小结石与胆源性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轮状病毒检测在小儿腹泻诊断中的运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