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认知行为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23  浏览次数:1045次

    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有积极意义。 2011年12月~2012年8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21~76岁,平均(42.5±10.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4±2.1)年。初次发病87例,复发性溃疡13例。胃溃疡40 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型溃疡3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随机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观察组进行规范的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认知干预:①信息支持: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发作的季节性特点,全身症状、常见并发症的症状体征,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宣传溃疡病与HP感染的关系,某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讲解不当饮食方式、精神紧张及吸烟等因素与溃疡病的关系,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1]。告知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治疗药物(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和抗菌剂),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2]。②心理指导: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溃疡病以及复发率的影响,帮助患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控制自己的行为,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当压力精神压力时要设法释放,教会患者情绪转移法、倾诉法以及呼吸控制训练法等心理调节法。 1.2.2 行为干预:①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睡前进食和餐间零食。烹调采用蒸、煮、烩、炖、焖等方法为宜。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粗糙、过冷、过热、过甜、过咸、过酸等食物。溃疡发作期应给予温和、无刺激、易于消化和有营养的流食、半流食,如:牛奶、藕粉、豆浆、菜汁等无渣流质。为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可适当让患者服用Vit B[3]。②运动干预: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选择平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游泳等,严格规定运动的量(3~5次/周)、强度(最大心率的 70%~80%)、频度(20~30次)。③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督促患者保持充分和高质量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

    1.3 评价指标:①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饮食注意事项、用药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知识,共20个题目,答对 80%以上为掌握。②治疗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种类型,其中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计入依从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情绪和行为的决定因素,一个人行为上的行为缺陷主要是由于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改变这种认知缺陷,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得到矫正。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不利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4]。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从疾病的诱发因素着手,找出患者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即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重视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认知— 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整个干预过程降低了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缺乏认知等方面给疾病复发率带来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的能力、治疗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自觉采纳健康行为[5]。同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护患双方共同促进,形成了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仅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显著升高,而且复发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帮助消化性溃疡患者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4 参考文献

    [1] 张 晖,林国芳.认知干预行为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06.

    [2] 刘 玲,蒋桂芝,付文惠,等.健康信念模式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

    [3] 叶红梅,李庆书.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8.

    [4] 陈红光,刘 琼.认知行为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疾病康复作用及复发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330. [5] 杨淑梅,王秀云.认知行为心理治疗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64. [收稿日期:2013-11-15 编校:朱林]

    ↑上一篇:胃脘痛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的关联规则分析
    ↓下一篇:Barrett食管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