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中毒1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30  浏览次数:655次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中毒15例临床观察作者:丁安华    作者单位:贵州凯里,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肾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中毒(药物、毒物、乙醇)患者,予以HP+HD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尿量、血常规、血生化变化。结果 15例患者13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中毒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急性;中毒   对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15例药物、毒物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5例中毒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6~70岁,平均33.6岁。均有明确毒物、药物中毒史,并否认既往有肺、肝、心、血液系统疾病,中毒至入院时间0.5~72h。住院天数1~26天,平均住院天数8.4天。详见表1。    以上病例血液净化治疗前均经催吐或洗胃和(或)导泻,入院后予护胃、护脑、护肝、抗变态反应,防治感染及特效解毒等治疗措施。血液灌流器采用丽珠230、330树脂吸附器,血液透析器采用NT1408、F6透析器,碳酸氢钠透析液,血液量130~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管通路均予股静脉临时导管留置。 表1  15例中毒病人临床系列资料2  结果    15例病人除白草枯1例死亡,其余14例经1次以上HP+HD治疗后症状得以迅速纠正,异常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快。3  讨论[1,2]    急性药物、毒药中毒系临床多见急危重症,单纯经洗胃、利尿、导泻及药物解毒等疗效不显。尤其是无特效解毒药物时效果更差,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收到显著疗效。血液灌流是指利用吸附剂与血浆蛋白竞争吸附毒物清除体内毒物的方法,适于清除中分子物质或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的毒物,如苯巴比妥、氨茶碱、有机磷、水杨酸盐、百草枯等;血液透析是通过弥散、对流清除血液中毒素的方法,适于分子量小、蛋白结合率低、水溶性的毒物,如乙醇、乙酰水杨酸等物质。因血液灌流无法纠正中毒所致的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而单纯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或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无法清除或清除效果差。因此,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中毒使不同分子量、不同蛋白结合率及不同溶解性毒物均得以良好清除,同时纠正中毒所致的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达到了互补、促进的目的,显著提高中毒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致残、致死率。【参考文献】  1 孟建中,贾风玉.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中毒新策略.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7,(4):7-9.  2 吴彼得,陈珊莹.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肾脏病杂志,2007,(4):158-159.

    ↑上一篇: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
    ↓下一篇:血液需氧菌、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