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氨甲环酸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26  浏览次数:631次

        作者:徐慧宽,张新华,刘 清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260)     【摘要】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经血液研究室确诊出血性疾病者(血友病A 20例,血友病B 4例,vWD 6例),按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常规的防治措施后进行拔牙,术后采用浸透氨甲环酸溶液的棉球压迫局部创面60 min与含漱氨甲环酸溶液(qid×2)进行止血。结果 显效 24例,占80%;有效 3例,占10%;无效 3例,占10%;总有效率90%(27/30)。结论 氨甲环酸的局部使用可以减少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出血不止的并发症,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出血性疾病; 拔牙

        止血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可出现出血不止的并发症,治疗棘手。除根据不同种类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在拔牙前作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外,术后有效地应用止血剂亦有所助益。本组观察了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血友病B与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的轻型病例中、经拔牙术者共30例,术前除按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常规的防治措施外,并在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溶液奏效。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30例均来自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经血液研究室确诊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7~20岁。其中:① 血友病A 20例(亚临床型14例,轻型6例),② 血友病B 4例(亚临床型3例,轻型1例),③ vWD 6例(2A型2例,2N型3例,3型1例)。

        1.2  防治出血的方案

        1.2.1  预防处理  对于亚临床型不作预防处理。所有轻型血友病A及vWD患者均输用冷沉淀(血友病A:2 u/d×1~3 d,vWD:4 u/d×1~3 d),使FⅧ:C达30%。所有轻型血友病B患者输用凝血酶原复合物(15 u/kg×2~4 d),使FⅨ:C达30%。

        1.2.2  拔牙后止血方法  5% TA溶液浸透TA溶液棉球压迫拔除牙后的创面处60 min,继之用5% TA溶液10 ml口腔内含嗽2 min,每日4次,共2 d。

        1.3  止血效果判定  ① 显效:压迫60 min后局部无渗血,2 d内创面无渗血;② 有效:压迫60 min后局部无渗血,2 d内创面间有渗血;③ 无效:压迫60 min后局部渗血,2 d内创面间有渗血。

        1.4  结果 ① 显效 24例,占80%;② 有效 3例,占10%;③ 无效 3例,占10%。总有效率90%(27/30)。见表1。 表1  TA用于轻型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效果

        2  讨    论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甚多,其中以血友病与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最为常见。血友病A为因子Ⅷ的缺乏;血友病B为因子Ⅸ的缺乏;vWD为von Willebrand’s factor,(vWF:Ag)的缺乏,并致因子Ⅷ活性降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借以止血的凝血功能障碍,其形成的纤维蛋白不牢固,易被纤溶酶水解,从而止血失败。重型患者可有自发性肌肉、关节出血;轻型病例常因拔牙等小手术或轻度创伤而诱发大出血[1]。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为抗纤溶制剂中最常用的药物,抗纤溶活性比氨基已酸强4~5倍,口服或肌注很快吸收,一次口服后2~3 h或肌注后30~60 min,血中浓度达到高峰,在体内广泛分布,可通过胎盘但不透过血脑屏障。TA并不能提高凝血因子的活性,而是竞争性地抑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上的赖氨酸残基相结合,从而排斥了与tPA再结合。由于纤溶酶原无tPA的激活作用,故不能转变为纤溶酶,TA最终保护了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降解,获得了止血的效果。

        TA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国外已有许多文献报道[24]。近年并有规范性的建议[5]。

        建议细则为:① 当患者凝血因子水平低于正常10%时,宜输注相关的替代性制剂,使患者凝血因子水平达正常水平30%~50%;② 拔牙采用局部麻醉,麻醉剂中加入肾上腺素使血管壁紧缩;③ 口服TA,15~20 mg/kg于术前2 h给予,继之tid×8~10 d;④ 5% TA溶液10 ml口腔内含嗽2 min,每日4次,共2 d;⑤ 5% TA溶液浸透棉球压迫拔除牙后的创面处60 min,如为口腔小手术,其缝线区可使用纤维蛋白胶覆盖;⑥ 低温软食2 d。

        本组病例仅用TA溶液浸透棉球压迫与 TA溶液10 ml口腔内含嗽奏效。由于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参考文献】[1]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ZANON E,MARTINELLI F,BACCI C,et al.Proposal of a standard approach to dental extraction in haemophilia patients.A casecoontrol syudy with good results [J].Haemophilia,2000,6(5):533536.

    [3] STUBBS M,LLOYD J.A protocol for the dental management of von Willebrand’s disease,haemophilia a and haemophlila B [J].Aust dent J,2001,46(1):3740.

    [4] LEE AP,BOYLE CA,SAVIDGE GF,et al.Effectiveness in controlling haemorrhage after dental scaling in people with haemophilia by using TA mouthwash [J].Br Dent J,2005,198(1):3338.

    [5] TENGBORN L.Fibrinolytic Inhibi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Bleeding Disorder[J].Treatment of Hemophilia,2007,4:110.

     

    ↑上一篇:血小板膜GP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与处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