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0-03-27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谢海(XIE Hai),李征(LI Zheng),苏玫磊(SU Meilei)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 ,1. 检验科 2. 内科,泉州,36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 增大。结论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脏是合成许多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质量下降,脾功能亢进出现血小板数目减少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常伴随凝血机制和纤溶功能的异常,为进一步探讨凝血指标和血 小板参数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本组对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0~62岁,平均44岁;慢性肝病组180例,男102例,女58例,年龄22~65岁,平均42岁,其中慢性肝炎中度组56例,慢性肝炎重度组42例,肝炎肝硬化组32例,慢性重症肝炎组30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

        1.2  仪器与试剂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各自配套试剂、配套质控品。

        1.3  方法

        1.3.1  凝血指标测定  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8 ml,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2 ml抗凝,充分混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所有检测均在2 h内完成。

        1.3.2  血小板参数测定  清晨空腹静脉抽血2mL,放入EDTAK2抗凝管内抗凝,样品充分混匀后于2h之内完成测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1。表1  各种慢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2.2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2。 表2  各种慢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肝脏是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其对机体的凝血,抗凝血及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平衡起主要调节作用,从而保持凝血系统的完整性。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肝脏受损时,蛋白质合成降低,维生素K吸收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质量下降,常伴随凝血机制和纤溶功能的异常,导致凝血和抗凝机制紊乱。肝脏疾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下降,PT、aPTT、TT延长,PAI主要在肝脏合成,肝脏病变时,PAI合成受一定影响,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加大[2]。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存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异常,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破坏,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到血循环中,组织纤溶酶激活物释放增多,肝脏合成α2纤溶酶抑制活性过低,导致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PT、aPTT、TT明显延长,Fbg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肝病患者的各项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病情越重差异越大。

        对患者血小板的检测是反映各种肝病病情的常用手段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同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不同的改变。表2结果显示: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PLT、PCT明显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PLT、PCT显著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 增大(P<0.01)。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脾功能亢进,使PLT破坏增多,半衰期缩短,消耗增加,造成血循环中PLT减少;② 肝炎病毒是吞噬性病毒,其对骨髓巨核细胞有抑制作用,使巨核细胞成熟不良,造成血小板减少;③ 免疫功能紊乱,当PLT破坏增多时表现为PLT减少而MPV增高[3];④ 一定浓度的胆红素会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4]。

        综上所述,PT、aPTT、TT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PLT、PCT、Fbg 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相关,随受损的严重程度而使凝血机制越来越差。上述指标不仅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参考,而且对于预防出血,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GRUTZM P BERGLUND L.HEIMBNER et al .liporoteins and partinl Thrombplastim time of hepatosis wenal disease[J].nephron,1996,66:101104.

    [3] 丁丽,强蕴蕴,郭清芳,等. 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检测[J].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5,16(4):431432.

    [4] 何亚明,马金霞,戎国栋,等. 胆红素导致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J].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3839.

    ↑上一篇:C反应蛋白及其多态性与冠心病
    ↓下一篇: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临床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