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25  浏览次数:674次

        作者:许惠利,王 萍,赵 兰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嘉定教学医院,上海 201800)     【摘要】  目的 探讨本科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8例,其中5例确诊为难治性ITP,均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而采用脾切除的办法治疗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5例难治性ITP中男性1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2岁(22~63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6年。5例病例术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手术当天和术中酌情输注单采血小板1~2 u。结果 手术前5例病人血象:Hb 133(115~145)g/L,WBC 15.6(8.5~25.3)×109/L,Plt 27(5~39)×109/L;手术后7~9 d复查病人血象:Hb 113(86~133)g/L,WBC 16.7(9.4~23.7)×109/L,Plt 430(310~575)×109/L;术后随访复查血象:Hb 119(107~126)g/L,WBC 11(7.5~14.1)×109/L,Plt 297(193~366)×109/L。结论 通过观察和对比该5例病人脾切除前后的血象变化,统计学有着显著意义。对于难治性ITP采用脾切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切除

        观察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8例,其中5例确诊为难治性ITP,均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采用脾切除的办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ITP均系我院住院病人,男性9例,女性39例,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难治性ITP 5例,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2~63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6年。均为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1.2  诊断标准  难治性ITP的诊断标准:①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② 没有可能导致血小板降低的疾病;③ 血小板计数<50×109/L;④ ITP病程≥3个月。

        1.3  脾切除的适应证  ① ITP经糖皮质激 素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② 临床症状严重,经各种积极治疗措施仍无法控制者;③ 需大剂量皮质激素维持者。

        1.4  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 mg/d×3 d,或加用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0.4 g/kg·d-1×5 d,尽可能将血小板计数升至30×109/L以上,低于50×109/L者于手术当天和术中酌情输注单采血小板1~2 u,术后地塞米松渐减量,争取1周内停用。术后血小板显著升高者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  结    果

        观察和对比5例难治性ITP病人脾切除术  前、术后7 d及随访的血象变化。详见表1。表1  脾切除病人术前、术后及随访血象变化

        本组难治性ITP发生率为ITP病人的5/48,其中例2、例4在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血小板计数极低的情况下进行亚急症手术。术后第7天观察5例难治性ITP的血象变化,并与术前血象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有着显著意义。

        3  讨    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虽然ITP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证明本病的发生与体内存在破坏血小板的抗体有关。这种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大多数为PAIgG。合成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器官在脾脏。

        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的Fab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后,抗体IgG分子的Fc附着在血小板表面,附有C3b的血小板可与肝脏中巨噬细胞的C3b受体结合。以上反应均可引起附有PAIgG的血小板被吞噬和破坏,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血小板显著减少。ITP血小板的破坏必须存在3种物质基础:即抗原(血小板)、抗体和巨噬细胞。此外,还应有充分的时间使机体对抗原接触、致敏、产生抗体和结合,最后才有巨噬细胞对有抗体结合的血小板进行吞噬。破坏ITP血小板的主要器官有脾脏、肝脏和骨髓,其中脾脏破坏血小板的作用最为重要。因为脾脏可产生高浓度的抗体,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并能阻留体内约1/3以上的血小板。

        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有3:① 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② 阻断巨噬细胞吞噬已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③ 使毛细血管脆性降低,出血时间缩短。一般ITP经糖皮质激素治疗5~10 d可出现明显疗效。若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0 d以上效果仍不理想,说明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通过观察和对比5例难治性ITP脾切除前后的血象变化,统计学处理有着显著意义,同时亦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对符合脾切除适应证的难治性ITP进行脾切除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因为摘除脾脏可以减少抗体的产生和血小板的破坏,以达到改善和缓解病人症状和体征的目的。

    【参考文献】[1] 宋艳秋,刘忠民.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脾切除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0,2:121123.

    [2] 张 辉,张玉碧,谢米娜.脾动脉灌注长春新碱联合脾栓塞治疗ITP 21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5:558559.

    [3] 张 峰,侯 明.美罗华治疗慢性难治性ITP[J].血栓与止血学,2004,1:3537.

    [4] 赖国涛.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26:93.

    [5] 段绍斌,樊晓静,吾买尔江·买买提,等.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8:846847.

    ↑上一篇:缓冲剂在凝血仪内的摆放位置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
    ↓下一篇: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