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坏死1例

    发表时间:2010-04-15  浏览次数:656次

      作者:苏东峰 李改军 陈淑萍 李建英

      作者单位:735100甘肃省酒钢医院血液科 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心血站

      【关键词】 单核细胞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主因“头晕、乏力半个月,加重伴发热、皮肤瘀点、瘀斑3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入院前3天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活动后心慌、气短,全身皮肤多发瘀点、瘀斑,自测体温39.1℃。在外院就诊,检验血常规:白细胞80×10 9 /L,给予青霉素治疗3天无效,复查白细胞升至150×10 9 /L,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银屑病史10余年,8年前间断服用乙双吗啉治疗1年。入院查体:体温37℃,急性痛苦病容,贫血貌,躯干四肢弥漫性红斑,上附银白色鳞屑,伴多发瘀点、瘀斑,尤以注射针眼处明显。眼睑轻度水肿,口唇苍白,咽部充血,胸骨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无肿大,脊柱四肢无畸形,骨盆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Hb81g/L,WBC158×10 9 /L,PLT75×10 9 /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入院后查肾功能正常。肝功能:ALT71u/L,TP53.5g/L,ALB31.4g/L。右髂前上棘骨髓涂片示: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轮廓欠清,呈不同程度的溶解状态,部分可辨认细胞形似幼稚单核细胞。行左侧髂前上棘及双侧髂后上棘骨穿检查,抽出骨髓液呈暗红色,较污浊。骨髓涂片:全片视野背景呈粉红色,未见完整的有核细胞,所见细胞轮廓不清,核固缩,其间可见大量散在的紫红色碎片。未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胸骨穿刺示:增生活跃明显,粒红两系重度受抑,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占82.8%,其中原幼单核细胞占80.4%,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坏死。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美国)行白细胞单采术1次,WBC降至85.3×10 9 /L,开始给予DA方案化疗:DNR60mg,第1~3天;Ara-C150mg,第1~7天。化疗第5天查Hb51g/L,WBC0.4×10 9 /L,PLT11×10 9 /L。停止化疗,辅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素、复方皂矾丸、输血、支持治疗。1周后又出现右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灶性脑出血,经输注血小板、抗感染治疗后缓解。2周后复查髂后上棘骨穿仍示:骨髓坏死。胸骨穿刺示:增生减低,幼稚单核细胞占11%,其后又给予TA方案继续诱导缓解2个疗程,辅以扩血管、支持治疗。复查Hb72g/L,WBC2.0×10 9 /L,PLT134×10 9 /L。胸骨穿刺仍未达完全缓解,但髂骨穿刺提示骨髓坏死程度减轻。患者自动出院,2个月后因肺部感染死亡。

      2 讨论

      骨髓坏死(BMN)是指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组织的大片坏死,临床较少见,其发生率报道不一(0.5%~37%) [1] ,预后较差。急性白血病是其最常见的原发病 [2] ,其次是淋巴瘤、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和实体瘤 [3] 等;感染、药物、镰状细胞病(SCD)、DI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良性疾病亦会引起。Semra Paydas等报道结核尤其是并发外周血减少者是BMN常见的一类良性原发病,对于这样的患者要提高警惕,早日行骨髓活检。骨髓坏死涂片的基本特征为细胞轮廓不清,呈不同程度的溶解状态,可辨认的细胞特征消失,胞核呈嗜碱性,肿胀或皱缩,裸核细胞多见,背景为无定型淡红色着色蛋白。骨髓活检常表现为正常的骨髓结构被破坏,出现嗜酸性、结构不清的无定形物质 [4] 。骨髓坏死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恶性肿瘤细胞释放某些促组织坏死因子。(2)肿瘤细胞增生、压迫、形成栓子或DIC中纤维蛋白栓塞致骨髓滋养血管广泛栓塞,引起微循环障碍,从而促使骨髓缺血、缺氧。(3)细胞凋亡或某些免疫因素引起骨髓细胞坏死。(4)毒物、各种感染微生物的毒素、化疗药物等对骨髓的损伤。

      本例为中年女性患者,既往有银屑病史10余年,8年前间断服用乙双吗啉治疗1年,可能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的直接原因。发病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入院后红细胞、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双侧髂骨骨穿提示不同程度骨髓坏死,尤以髂前上棘为著。患者入院时肝功能ALT升高,考虑与骨髓细胞坏死后细胞内酶释放到血液中有关。

      骨髓坏死治疗以原发病的治疗为主。本例患者属高危白血病患者,入院时WBC高达158×10 9 /L,笔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化疗、抗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复方皂矾丸、输血、输注白蛋白、扩血管及其它支持对症等治疗,使病情得以控制。虽然采取的是标准剂量化疗,但仍出现重度骨髓抑制,考虑与骨髓坏死导致造血功能明显降低有关。因此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要注意化疗药物的剂量。由于骨髓坏死与正常骨髓相交替,可出现于多个部位,其坏死程度与坏死范围相关。因此,在遇到可疑病例时应做多部位穿刺,并同时行骨髓活检,积极寻找原发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亦可得到缓解或长期生存。

      参考文献

      1 沈志祥.30例骨髓坏死的病理和临床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1992,5(1):34-35.

      2 Invernizzi RD,Alessio A,Iannone AM,et al.Bone marrownecrosis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Haematologica,1995,80:572-573.

      3 Jassens AM,Offner FC,Van Hove WZ.Bone marrow necrosis.Cancer,2000,88:1769-1780.

      4 Norgard MJ,Carpenter JT,Conrad ME.Bone marrow necrosis and de-generation.Arch Intern Med,1979,139:905-911.

     

    ↑上一篇:非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观察(附46例分析)
    ↓下一篇:硼替佐米诱导ABCG2High耐药鼻咽癌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的实验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