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16  浏览次数:1259次

      作者:张晶晶 史斌 郑义 韩淑侠

      作者单位: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血液科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以及白细胞对感染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发生医院感染的7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 G - 菌感染率为首位,G + 菌和真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患者感染率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呈反比。 结论 血液病患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为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耐药菌的产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t disease

      Zhang Jingjing,Shi Bin,Zheng Yi,et al.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Fux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3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eucocyte number and the trend of pathogen chang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t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Methods Nosocomial infection in75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t dise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primary factor was gram-negative bacilli,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gram-positive cocci and fungus would have an ascending trend.Th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as inverse ratio to the numbers of leucocyte.Conclus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the low number of leucocytes and low autoimmune func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During the therapy,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rug resistance bacteria and apply the antibiotics in reason.

      Key words hematological disease nosocomial infection pathogen

      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容易发生感染。医院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0~2003年7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包括病原学分析和白细胞与感染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血液科2000~2003年7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包括的病种有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感染标准依据 符合下述2项即可诊断:(1)SIRS:体温>38℃或<36℃;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白细胞计数>12.0×10 9 /L或<4.0×10 9 /L,或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未成熟细胞)>0.1 [1] ;(2)Sepsis:感染所引起的SIRS,血培养可以阳性 [1] ;(3)病原学检查阴性,但有感染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依据。

      1.3 方法 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血、尿、便、咽拭子、痰、分泌物的细菌和真菌培养。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率 75例患者共进行173次病原体培养,共培养出菌株58株,培养阳性率(33.53%)高于文献报道的29.94% [2] 。分离出病原菌19种;进行血培养58次,7次呈阳性;尿培养18次,4次呈阳性;便培养11次,5次呈阳性;咽拭子培养52次,28次呈阳性;痰培养30次,11次呈阳性;创面分泌物培养3次均为阳性。75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培养结果呈阳性(44%)。

      2.2 病原菌 在所培养出的58株菌株中以G - 菌为主,G + 菌和真菌有上升趋势 [3] 。G - 25株(43.1%),G + 19株(32.76%),真菌14株(24.14%)。在所培养的病原菌中以MRSE和大肠埃希杆菌占首位。75例中发生混合感染10例,其中G + 菌+G - 菌+真菌1例,G + 菌+G - 菌3例,G + 菌+真菌1例,G - 菌+真菌5例。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略)

      2.3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感染的关系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成反比。白细胞数越低,病原菌培养阳性例数越高,见表2。

      表2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感染的关系 (略)

      2.4 感染部位 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7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4例;肠道感染5例;皮肤黏膜感染6例。

      2.5 骨髓情况与抗感染治疗的关系 在笔者统计的75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接受化疗,在诱导缓解阶段有39例患者,难治及复发的病例有12例,巩固强化阶段有24例患者。24例经过正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后死亡。在诱导缓解阶段无效患者有7例,难治及复发的12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均无效,骨髓缓解阶段有5例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

      3 讨论

      3.1 感染与白细胞之间的关系 从分析中得出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感染率增加。同时笔者发现在诱导缓解阶段和难治复发的患者感染率要高于CR后的感染率,并且抗感染治疗效果明显低于CR后的抗感染治疗效果。笔者所分析的75例患者均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CML、CLL、MDS转变成白血病、再障、淋巴瘤。65例接受化疗,经过化疗,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时机体免疫力明显减低,很容易出现感染。在骨髓未缓解阶段和疾病复发时,体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而正常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所以在这两个阶段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而且治疗效果不甚满意。

      3.2 病原菌的变化趋势 笔者分析的病例中以G - 杆菌感染为主,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比较我科统计1988~1995急性白血病感染的病例发现G + 球菌和真菌的感染率明显增加 [4] ,并且耐药菌株增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的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

      3.3 感染的治疗 通过分析总结笔者得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力降低,经过化疗骨髓受到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容易感染,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因为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加重病情,必要时要给予抗真菌治疗。治疗原则应按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但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需要一段时间,故经验用药更为主要,治疗以抗G - 杆菌为主同时兼顾G + 球菌。多采用头孢菌素类和(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必要时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

      3.4 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原因 诱导缓解阶段的患者骨髓抑制明显,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抗感染能力低下,如果发生严重的混合感染可导致治疗失败;难治复发的患者体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严重感染,甚至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而导致治疗失败,耐药菌株的增加使治疗更加困难。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

      2 王继军,克哓燕,刘振英.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4):416-417.

      3 文细毛,任南,徐秀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1-244.

      4 史斌,韩淑侠,刘永东.37例急性白血病感染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1996,9:5-7.

    ↑上一篇:GMP-140和D-二聚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检测的意义
    ↓下一篇: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6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