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血浆置换术联合甲强龙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表时间:2010-05-14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裘红英 方炳木 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血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由于弥漫性内皮细胞损伤和小血管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数目因而大量消耗而减少所形成的紫癜,广泛微血栓所致多系统损害,是一种罕见的、起病急、易反复发作的、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作者用血浆置换术(PE)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例TTP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本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7月住院患者,按标准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男1例,女2例;年龄40~47岁。均起病急,因劳累或无诱因的发热、黄疸、乏力等进行性贫血,继而头痛,精神异常,行为改变,感觉、语言障碍,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血小板数7~14×109/L),且有浓茶样尿、红细胞和管型。这些症状和体征一般在12~48h内出现。

      1.2 治疗

      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以及专用一次性开放式管道,用ACD-A为抗凝剂,以新鲜冰冻血浆(FFP)、白蛋白和生理盐水作为置换液。对3例TTP患者进行PE治疗,每次置换出血浆量1800~2500ml,当去除血浆量约1000ml,进行一次腾空倒袋,置换液的输注依次为30%晶体、20%胶体、50%新鲜血浆,保持出入量时刻平衡,置换速度为50~65ml/min血液循环量,对每位患者进行PE治疗4~5次。同时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d,共3d,后改强的松50mg/d,逐减量。在血小板上升到50×109/L以上,血红蛋白稳定,神经症状缓解后1周再用PE治疗1次后停止,临床继续药物治疗。本次3例患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均无畏寒、发热、低血压、肌肉颤动、腹痛、恶心、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副作用。

      2 典型病例

      例1 女;43岁。反复尿频、尿急2年,发热、腰酸2d入院。体检:T 37.9℃,重度贫血貌,巩膜黄染,皮肤散在瘀点,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WBC 5×109/L,HGB 43g/L,PLT 12×109/L;Ret 8.9%,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3%,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肾功能:Cr 147μmol/L,BUN 6.31mmol/L,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试验阴性,间接试验阳性,总胆红素30μmol/L,直接胆红素8μmol/L,乳酸脱氢酶(LDH)884U/L;CD55、CD59正常;ANA(-)。BM:红系明显增生,可见多色性 RbC及豪一乔氏小体,粒/红比例下降,巨核系增多伴成熟障碍。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小动脉中可见有均一性“透明样”血小板血栓,PAS染色阳性。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第2天诉头痛,神情淡漠,问之不答,言语不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口角无歪斜,不能伸舌,右上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II级,左侧正常,急诊头颅MRI检查正常。经过4次血浆置换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病情明显改善,随访1年无复发。置换前后血液化验情况见表1。表1 置换前后化验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迄今为止,TTP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有多种学说:(1)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使前列环素(PGI2)生成减少、血管壁纤溶能力降低,抗血管内皮细胞自身抗体和抗糖蛋白Ⅳ(CD36)自身抗体及TTP患者血浆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等是发病因子。(2)TTP患者血浆存在特异血小板聚集因子(37KD蛋白、59KD蛋白或钙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引起血小板聚集;(3)高分子激肽(HK)被降解,而半胱氨酸蛋白酶不能被抑制[2]。

      文献报道证实血浆置换可以快速清除血液中异常的致病因子,补充缺乏的PGI2和保护性IgG,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的凋亡,调节VWF蛋白酶[3]。PE一个血浆容量可去除70%左右的致病物质。治疗依据可能是去除了患者血浆中的超大VWF多聚体、半胱氨酸蛋白酶等某些致病物质,替换为正常人新鲜血浆,从而阻断因超大VWF多聚体或/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治疗TTP,加用激素可以抑制抗体产生,减少血小板破坏。再一方面经PE治疗调节了患者体液因子,促进患者的自身体液调节作用,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用PE联合甲强龙冲击治疗,有协同作用,疗效明显,临床症状和各项化验指标均明显好转,联合治疗方案优于单一治疗,但因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285~288.

      2 Pavord S, kelron JG, Warner MN, et al.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in acute throm 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Br J Haematol, 1997, 97:762.

      3 杨凤娥,叶宝国,陈志哲,等. 以血浆置换为主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37(2):271~218.

    ↑上一篇: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下一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