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0-05-26  浏览次数:501次

      作者:崔中光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 测定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74例急性白血病、25例非恶性血液病及5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A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2.08,q=4.98,P<0.01);非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IAP低于急性白血病病人(q=3.94,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2.42,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t=3.129,P<0.01)。结论 监测IAP对急性白血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白血病 急性 药物疗法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DETER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CUI ZHONG-GUANG, WANG HONG-YI, WANG WEI, et al(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IA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L).MethodsSerum IAP was examined by simple agar diffusion in 74 AL patients, 25 patients with non-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 (NMHD) and 56 normal controls.ResultsThe IAP levels in A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controls (F=12.08,q=4.98,P<0.01); while in patients with NMHD, the IAP was lower than the AL (q=3.94,P<0.01), but no differe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P>0.05). For AL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the IAP level was lower than before (t=3.129,P<0.01). Conclusion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IAP levels is of value for reference in the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acute leukemia.

      [KEY WORDS]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Leukemia, acute; Drug therapy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为α1酸性糖蛋白的一个亚种,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临床研究显示多种肿瘤病人血清中IAP的含量升高[1,2]。有关血液病病人血清IAP的变化国内少有报道。本文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74例血液病病人血清中IAP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07年7月,选择我院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15~70岁,平均为40.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48例。非恶性血液病病人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6~55岁,平均38.6岁;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5例。所有病人均经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形态、细胞组化染色及染色体分析确诊[3]。ANLL化疗采用标准化疗方案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HA (高三尖山酯碱+阿糖胞苷),ANLL-M3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加小剂量化疗,ALL化疗主要采用标准VDL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VDC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辅以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及抗感染治疗。疗效判断按照1987年苏州血液病会议拟定的标准。正常对照组56例,均为健康查体者,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8~57岁,平均38.2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20 ℃保存。

      1.2.2 血清IAP的测定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采用IAP试剂盒(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于含抗IAP抗体血清的琼脂糖凝胶板孔中,依次加入IAP标准品及待检血清,加盖。将琼脂板置于垫有多层湿水纱布的瓷盒中, 37 ℃放置48 h后,测量孔周所形成的抗原抗体沉淀圈的直径,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IAP的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x±s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IAP含量比较

      正常对照组血清IAP为(338.6±85.3) mg/L,急性白血病病人为(665.8±183.5)mg/L,非恶性血液病病人为(351.6±90.3)mg/L。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12.08,q=4.98,P<0.01);非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IAP含量与急性白血病病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94,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2.42,P>0.05)。

      2.2 急性白血病病人病情完全缓解前后血清IAP含量比较

      本文12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血清中IAP含量为(674.6±136.3)mg/L,化疗完全缓解后含量为(424.5±91.7) 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129,P<0.01)。其中7例复发者血清IAP含量又复升高,含量为(665.5±82.5)mg/L,明显高于病人完全缓解时IAP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t=2.901,P<0.01)。

      3 讨 论

      IAP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等电点3.0,沉降系数3.8 S,含糖31.5%的糖蛋白,由17种氨基酸组成。IAP的氨基酸组成与正常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基本相同, 但其糖链结构组成和含量有较大差异。正常人的IAP主要产生于肝细胞和抑制性巨噬细胞, 抑制性巨噬细胞能激发抑制性T细胞增殖,从而减少杀伤性细胞的数量、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IAP在免疫监视系统中起着负调节作用,肿瘤病人的血清和体液中产生大量IAP等免疫抑制因子, 其含量高低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平行关系, IAP是肿瘤细胞得以逃逸免疫系统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1,4]。现已发现肝癌、肺癌、卵巢癌、胃肠道癌等多种肿瘤病人血清IAP含量均升高,是参与免疫调节功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74例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非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IA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含量的IAP可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急性白血病病人的细胞免疫和(或) 体液免疫, 使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亦是白血病发病的一个辅助因素。对于鉴别急性白血病、非恶性血液病有意义。

      日本及国内学者认为,IAP的测定还可用于评定手术疗效、预测肿瘤有无复发。他们比较了胃癌、结肠癌、胆管癌手术前后病人IAP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手术后几周IAP降至正常水平,且无反跳,往往表明肿瘤根除手术彻底,疗效较好;如手术后几周IAP又渐渐升高,可能根除手术不彻底,有复发的征兆,预后往往不佳[1,6]。其可能的机制为:手术未将肿瘤彻底根除,不断增殖的肿瘤细胞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IAP,后者又进而激发脾脏内抑制性巨噬细胞产生更多IAP。本文动态观察结果显示,1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化疗获完全缓解后血清中IAP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提示IAP可作为白血病完全缓解的一个指标;其中7例复发病人血清IAP又复升高,提示其亦可作为预测复发的一个指标。国内李荣等[7]还观察到IAP与癌症病人抑郁有关,其进一步的机制尚需探讨。

      【参考文献】

      [1] GLUCKS L, KOSTER W.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in malignant diseases[J]. Cancer, 1991,67:610-612.

      [2] CASTLLIM H, BAT TAGLIA F, SCAMBIA G, et al.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and CA125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varian cancer[J]. Oncology, 1991,48:13-15.

      [3]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2 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58-267.

      [4] 陈毫,黄宇,朱蕙琴.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02,18(4):429.

      [5] 汪洪毅,王新卫,王伟.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检测[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4):289-291.

      [6] 许刚,吴战军,蒋萍,等. 胃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的变化及意义[J]. 实用医药杂志, 2006,23(1):22-24.

      [7] 李荣,许青,郭静,等. 老年消化道癌症患者抑郁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15(18):2067-2070.

    ↑上一篇:过敏性紫癜病儿血清P选择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下一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