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18  浏览次数:536次

      作者:刘伟 申徐良 郭睿鹏 欧玉英

      摘 要 目的:检测ALL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直接法对42例ALL患者的骨髓/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2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10例(23.8%),异常核型32例(76.2%),其中结构异常19例(59.4%),数目异常者9例(28.1%),另有4例(12.5%)数目并结构异常者;儿童ALL染色体数目>50条的超二倍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成人ALL(P<0.05),且疗效较好;而儿童ALL伴有t(9;22)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成人ALL(P<0.05),与成人ALL伴有t(9;22)疗效无差异(P>0.05);伴有t(9;22)的异常核型与正常核型ALL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AL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频率较高,重现性核型异常为t(9;22);染色体核型的改变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伴有t(9;22)的ALL患者,治疗反应差,而正常核型及其它异常核型的ALL患者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由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积累,并有组织浸润所致的一类恶性血液病。60%~85%的ALL具有异常核型 [1] ,包括数目及结构改变,但这些异常核型变化的重现性有待研究总结。我们对42例ALL患者染色体核型的改变分别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2001年~2005年收住我院血液科的ALL患者,成功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者共42例。42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17岁(2岁~56岁)。年龄≤14岁者称为儿童ALL,共20例,年龄>14岁,<60岁者称为成人ALL,共22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周围血象、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查确诊,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2] 。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的骨髓和/或外周血,接种于含有25%新生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内(外周血WBC>10×10 9 /L,原始细胞>10%),立即加入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5μg/mL,摇匀后于37℃恒温箱内放置1h,收获细胞。用预温至37℃的0.075M的氯化钾溶液低渗30min,继以3∶1的甲醇-冰醋酸固定3次。气干法制片。玻片干后置烤箱中70℃下2h,次日作胰蛋白酶G显带。

      1.2.2 分析方法:选择染色体分散、显带良好的中期分裂象进行核型分析,至少挑选3个分裂象直接在油镜下进行核型分析。核型分析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描述 [3] 。在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时,至少有2个分裂象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异常或3个细胞存在同样的染色体丢失才能称为异常核型;至少10个分裂期细胞无异常存在方可定为正常核型 [4] 。

      1.2.3 各例ALL患者的治疗均采用相似诱导方案进行化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2] 评价疗效。

      1.3 统计方法

      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染色体核型分析

      42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10例(23.8%),异常核型32例(76.2%),其中结构异常19例(59.4%),数目异常者9例(28.1%),另有4例(12.5%)数目并结构异常者。在结构异常的核型中,t(9;22)11例,t(1;14)、t(1;7)各1例,其它染色体核型异常表现为断裂、缺失和重复,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1(3例)、9(3例)、10(2例)、其它如2、6、12、22等各1例;在数目异常的染色体核型中,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21(3例)、+20(3例)、+8(3例),其它如3、5、7、10等各1例。各种异常核型改变及疗效如表1所示。表1 32例ALL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及疗效

      2.2 染色体核型的改变与疗效关系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一疗程后,CR率为71.4%,PR率为9.5%,NR率为19.1%。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疗效关系见表2。表2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疗效的关系从表中可见,t(9;22)是ALL患者不良预后的遗传学标志,而其它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与正常核 型对化疗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2.3 成人ALL和儿童ALL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比较

      儿童ALL染色体数目>50条的超二倍体检测出5例,其中4例CR,1例NR;成人ALL染色体数目>50条的超二倍体检测出1例,获CR。在儿童ALL中伴有t(9;22)异常核型检测出2例,1例CR,1例PR;而在成人ALL中伴有t(9;22)的异常核型检测出9例,3例CR,2例PR,4例NR。伴有t(9;22)的成人ALL和儿童ALL患者的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伴有t(9;22)ALL患者与正常核型ALL患者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染色体的检查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从总体上看,ALL的染色体异常具有随机性,它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不同,目前仍未发现具有特异性的遗传学标志性染色体。伴有t(9;22)是一个常见的白血病染色体改变,儿童ALL中约有5%伴有此种异常,而成人ALL则高达20%~30%的发生率 [6] 。其出现于ALL,常提示早期耐药的出现,治疗反应差,预后恶劣。本组研究中,成人ALL伴有t(9;22)异常者9例,儿童ALL伴有t(9;22)异常者2例,统计学分析P<0.05。t(9;22)检出率略高于文献报告 [5] ,可能与病例数偏少有一定的关系。12p异常,包括缺失和易位。12p-是儿童ALL缺失的热点。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只检测到1例儿童ALL的异常核型:46,XY,12p-,并未检测到易位和缺失;而成人ALL中,我们未发现有关12号染色体的异常。

      从理论上讲,染色体数目在47条~50条或>50条的超二倍体中,各条染色体的增加均可见到。在本组ALL患者中我们检测出6例>50条超二倍体的异常核型,其中5例为儿童ALL,4例获CR,1例获PR,>50条超二倍体及正常核型的儿童ALL,对化疗较敏感,完全缓解率较高;而成人ALL却只检出1例,获CR。非随机性丢失或获得一个染色体在ALL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极少为一独立核型,同时还伴有其他核型的存在(或正常核型,或异常核型)。在第三届国际白血病染色体研究组(TIWCL)的报告中显示+21是最常见的染色体获得。在本组研究中,常累及的染色体为+21、+8、+20。

      参考文献

      [1] 薛永权.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图谱.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61~65.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184~193.

      [3] Mitelman F,ed.Guidelines for Cancer Cytogenetics,Supplementto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IS- CN).New York:Karger,1991,4.

      [4] Schiffer A,Lee J,Tomiyasu T,et al.Prognosis impact of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with de novo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Blood,1989,73:263~270.

      [5] 周见远.急性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中华医学杂志,1984,64(5):305~308.

      [6] 沈志祥.血液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

    ↑上一篇:OD-PTD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的作用
    ↓下一篇:老年急性白血病血小板重度减少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