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27  浏览次数:554次

      黄铮人.陈雪英(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广州510080)

      摘 要 :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982年5月至  2004年4月间诊治的75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2.6:1。就诊时中位年龄53岁(17 -86岁),有出  血者28例(37.3%),有栓塞者21例(28%);因脾大就诊者20例(26.6%);有肝大者13例(13.3%);因其它原因做血  常规确诊本病者10例(13.3% ) ;仅 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10.6%)。就诊时中位血小板数12 05x 10 9/L  (800 - 2 898 x 109/L)。骨髓象见巨核细胞明显增生,以产板型与颗粒型为主。45例做骨髓活检,以巨核细胞增生为  主,呈异位集簇现象,3例显示网状纤维增生。经基W(Hu)治疗有效率(CR+ P R)达88%,Hu 十干扰素(IFN)治疗有效  率达94%。随访18例(1一10年),有5例就诊年龄<40岁者,经Hu治疗半年后不需继续治疗,13例仍在间断治疗中,  病情稳定,2例转为骨髓纤维化,无1例转为AML或MDS者。结论ET出血与栓塞的发生率相仿。以Hu或Hu + IFN  的治疗可获较好疗效。预后良好。

      关键 词 :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经基脉; 干扰素

      Essential Thromhocytemia:Clinical Analysis of 75 Cases  HUANG Zheng-ren,CHEN Xue-ying

      (HemolologyD epartment,Gu angdongP rovincialP eople'sH ospital5 10080,Ch ina)  Ab str ac t; Objective Toi nvestigatet hec linicalm anifestation,diagnosis,treatmenta ndp rognosiso f  essentialth rombocytemia(ET).Methods Ar etorspectivea nalysisw asc onductedo f7 5E Tc asestr eatedf rom  May,1982t oA pri1,2004i nth eh ospital.R esults Them ediana geo fth e7 5c ases(male/femalera tio2 .6  1)onb eingd iagnosedw as5 3y ears(17一86y ears),o f w hom2 8c ases(37.3%)withh emorrhage,21 c ases  (28%)with embolism,20 cases(26.6%)seeking medical advice due to splenomegaly,13 cases(17.3%)  due to hepatomegaly,and 10 cases(13.3%)confirmed by routine blood teses due to-other reasons,8 cases  (10.6%)exhibitingo nlys uchn onspecifics ymptomsa sd izzinesso ra sthenia.Th em ediant hrombocytec ount  when the cases were being diagnosed was 1 205 x 109/L(800一2 898 x 109/L).Myelogram showed remarkablem  egakaryocytep roliferationm ainlyo fpl atelet-formingty pea ndg ranularty pe.Bo nem arrowb iopsyw asp erformed  in 45 cases showing mainly megakaryocyte proliferation with ectopic aggregation,and 3 cases showing  porliferationo fre ticularfi bers.Ef ectivera te(C R+PR)o fth osetr eatedw ithh ydroxyurea(H u)w as8 8% ,an d  that with Hu+IFN(interferon) was 94%.Of the 18 folow-up cases(1一10 years),5(less 40 years old  when being treated) were free from treatment after halt a year of Hu therapy,13 were still under discontinuous  treatmentw iths tablec ondition;2c asesw erec onvertedi ntom yelofibrosisb utn onei ntoA MLo rM DS.C onclusion  Thed atas uggestth atth ein cidenceo fh emorrhagea ndt hatof e mbolism inE Ti ss imilar,an da g ood  therapeutic efect can be achieved with treatment of Hu of Hu+IFN with favorable prognosis.

      Ke yw o rds: Trombocytemia; Essential; Hdorxyurea; Interferon

      克隆性疾病,是指血小板多数在1 000 x 109/L以上的  一种较少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 )。本病病  因尚不清楚,以血小板持续增高为特征。本病起病缓  慢,临床表现不一,轻者仅有乏力、头昏等高赫滞血症  表现,重者常有出血、血栓形成及脾肿大等体征。本  文对我院患者1982年5月一2004年4月22年中收  治的75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阐明ET患者血栓及出血的发生率以及目前对本病的治疗疗效  及患者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82年5月至  2004年4月期间诊治的ET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张之  南等的统一标准Ell,共75例。

      1.2 临床资料75例中,男54例,女21例,男:女=  2.6: 1 。年龄17一86岁,平均为53岁。

      1.3 临床表现有出血症状者(皮肤紫瘫、淤斑、鼻  出血、牙眼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28例(37.3%);  有血栓症状者21例(脑梗死10例,心肌梗死5例;)  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足趾动脉栓塞5例(28%);脾  肿大者20例(26.6%);肝肿大者13例(17.3%);因  其它原因做血液检查发现本病者10例(13.3%);仅  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10.6%)。

      1.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14 x 1 09/L( 4.49  37.64 x 1 09/L),红细胞4.89x 1 0'2/L( 220一731x  10'2/L),血小板数1 205 x 109/L(800一2 898、109/  L)。骨髓象,所有病例骨髓增生均在活跃以上,增生  活跃者52例(69.3%),明显活跃者20例(26.7%),  极度活跃者3例(4%)。骨髓巨核细胞数均明显增  生,分类以产板型与颗粒型为主,血小板多散在分布。  骨髓活检45例,匀符合ET的诊断。巨核细胞增生并  呈集簇现象,仅有3例有网状纤维组织轻度增生。骨  髓有50例做ALP检查,高于正常者24例,正常者16  例,低于正常者10例。45例做骨髓细胞内、外铁检  查,为+一+++不等。10例做染色体检查,未发现  Ph'核型。8例做bcr/abl检查,均未见bcr/abl基因  表达。

      1.5 治疗本文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抗血小板药  物如阿司斯匹林、双V哒莫等治疗,如血小板数低于  1 000 x 109/L且有出血者禁用上述药物。早期病例  用马利兰治疗。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首先用Hu治疗,  一般给较大剂量,Hu:3一4酬d分3一4次内服,约半  数病人在服Hu 2一3周后血小板可降至正常或接近  正常。有10例病人则用Hu十IFN治疗。有3例病人  初诊时因血小板数>2 000 x 109/L曾做血小板单采2  一3次后,改用Hu+IFN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本文单用Hu治疗组的疗效(CR + PR)达  88%,以Hu+IFN治疗组疗效(CR+PR)为94%。

      2.2 随访本文随访18例(1 -10年),有5例就诊  时年龄<40岁者,经Hu治疗半年后已不再需要治  疗。13例仍在间断治疗中,病情稳定。2例转为骨髓  纤维化,无1例转为AML或MDS者。

      3 讨论

      2 结果

      2.1 疗效本文单用Hu治疗组的疗效(CR + PR)达  88%,以Hu+IFN治疗组疗效(CR+PR)为94%。  2.2 随访本文随访18例(1 -10年),有5例就诊  时年龄<40岁者,经Hu治疗半年后已不再需要治  疗。13例仍在间断治疗中,病情稳定。2例转为骨髓  纤维化,无1例转为AML或MDS者。  原发 性 血 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生增生综合征中  发病率最低的一种疾病。本病起病缓慢,常因常规检  查发现外周血血小板增多(大于1 000 x 109/L)或因  脾肿大伴有头昏乏力、出血或血栓做进一步检查,除  外其它骨髓增生综合征或继发血小板增多症而确诊。  因本病较为罕见,又无特异临床表现,常造成长期误  诊。本文因肝脾肿大、牙眼出血、呕血、黑便在院外误  诊为肝硬化者4例。因间断性肢体麻木、乏力,伴语  言障碍、视力模糊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住神经科者10  例,住院后做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持续性增高才  诊断为ET。有5例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异  常以心肌梗死先住心血管内科。有1例病人因腹部  剧烈疼痛伴腰痛,以肠系膜动脉栓塞住普外后才确诊  为ET。因为脾大做血常规检查才确诊为ET者20  例。因此对老年人如有出血、血栓或脾大者应对本病  提高警惕。文献报道〔’〕一脾栓塞女性,于第2年经骨  穿+活检才确诊为ET。朱霞〔’」报告原发性血小板增  多症8例临床分析:其中有6例误诊,2例误诊为上消  化道出血,2例误诊为末梢神经炎,1例误诊为脑梗  死,1例误诊为阐尾炎。邱发麟等[a」报告,以自发性腹  膜后血肿为首发症状的ET 1例进行手术实属罕见。  临床上凡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关节或深部肌  肉出血,手足感觉异常,或肢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栓  塞等症状者,应警惕本病,作进一步检查,以做到早期  诊断,早期治疗。  诊断,早期治疗。  本病好 发 于老年人。本文40岁以上的患者60例  占80%(其中大于60岁者30例占40%)。郝喜兰  等[s1报告1例患儿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人院。沈  新固等〔6〕报告1例4岁儿童因左臀部血肿查血小板  数而确诊ET。因此可以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  以老年人多见。  ET 为 出血与血栓的危险因素。ET的出血原因是  由于血小板功能及结构障碍引起反复出血倾向。血  小板长期持续性增高,血小板的高聚集性,导致血豁  度增加,组织缺氧,易在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或凝块  导致循环障碍,从而并发血栓的危险性增高,应提高  警惕。  ET 确 诊 后首先用阿司匹林或双嚓哒莫抑制血小  板聚集,同是要用Hu降低血小板数,使血栓并发症降  至最低限度,防止本病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和急性白血病。我们在近5年开始用IFN治疗,因为。-IFN具有  抵抗巨核细胞产生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而  抑制CFU - F生长的作用[77。目前国内同道对ET的  治疗亦首选Hu或Hu + IFN,有效率亦在80%一90%  之间。杨仁池等[8]曾报道用我国生产的靛玉红与甲  异靛治疗本病也有一定疗效。杨荣礼等[91介绍用  Anagrelide(阿那格雷)治疗ET,An ag有抗eAMP磷酸  化酶的活性,故可抑制动物和人的血小板聚集,也可  抑制巨核细胞成熟,降低血小板数,从而降低血栓的  发生率,用量为每日0.5一1 mg,分2-4次服用,多数  在服药1周后见效,17一25 d达CR。血小板单采可  迅速降低血小板数,改善病人症状,减少血栓形成的  危险性。有条件者,血小板单采术应作为紧急处理措  施。ET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文献报道本病有可能  转为AML[1O] ,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川及ALL者[1270  本文结果表明本病预后较好。

      参 考 文献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 19 98, 28 9一 293.

      陈艳梅,马学芬,刘金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长期误诊1例[J].I后庆误诊误治,1997,10(6) :277  朱霞.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8例临床分析【J了.华夏医学,1999,  12(1):55一56.

      邱发麟,李列平,周跃国,等.以腹膜后血肿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1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122(3) :63.

      郝喜兰,李容,王静,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J].中华儿科  杂志,2001,39(3) :187.

      沈新w,杨五一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J].浙江实用医  学,2001,6(2) :58一59.

      徐瑞容,孙峰,丁润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2例临床分析【J].  交通医学,2003,17(5) :487一488.

      杨仁池,华宝来,钱林生,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4临床分析  [J].j冶床血液学杂志,2003,13(1):8一10.

      杨崇礼,卢学春,李孝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J].中华  血液学杂志,2001,22(9) :502一503.

      栗季霞,李建余,周广莲,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变为AML 1  例[J].白血病一淋巴瘤,2003,12(2):122.

      张富兰,王继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化为嗜硷性粒细胞白  血病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0,40(14):4.

      李汉贵.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急淋告终1例【J].临床血液学  杂志,1999,12(2) :82.

    ↑上一篇: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