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益气血补肝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对雌二醇、孕酮水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6-10  浏览次数:523次

       作者:张金玉, 邓伟民, 葛明晓, 郭新宇, 于 妍, 谢素嫣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妇产科辅助生育中心,广东广州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ET)患者加用益气血补肝法中药治疗对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血补肝法提高胚胎种植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行IVFET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案治疗,中药组于应用基因重组促性腺素(γFSH)同时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加用经后增殖颗粒(由黄芪、党参、茯苓、当归、熟地、肉桂等组成),移植日开始加用促黄体颗粒(由菟丝子、熟地、醋龟板、枸杞、淮山、党参、白术、山萸肉、鹿角胶等组成)。两组均于HCG日、胚胎移植日、种植窗日分别抽血检测血清E2、P水平。【结果】中药组HCG日、种植窗日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各期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种植窗日E2和P水平明显高于同组移植日的水平(P<0.05)。【结论】益气血补肝法能显著提高种植窗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雌二醇/血液, 孕酮/血液,益气生血, 补益肝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ET)中80%以上的患者有优质胚胎移植,但是妊娠率不超过50%,IVFET的成功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胚胎的种植率低。对于IVFET失败的病人,我们应用中医调整治疗后再次行IVFET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以往研究发现[1],益气血补肝法能提高胚胎的种植率。本研究在IVFET患者加用益气血补肝法的中药治疗后,观察了该法对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对胚胎着床影响的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输卵管因素不孕,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辅助生育中心行IVFET治疗,年龄25~35岁,有优质胚胎移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形态A形、厚度0.8~1.5cm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中药组(19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年龄分别为(31.21±3.29)岁、(30.14±3.54)岁,黄体酮用量分别为(48.23±14.25)mg/d、(47.13±12.37)mg/d,两组年龄及黄体酮用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案:于月经前7~8d应用达必佳1.25mg,于月经第4~6天应用基因重组促性腺素(γFSH),B超监测卵泡,当1个卵泡直径>18mm或2个卵泡直径>17mm或3个卵泡直径>16mm时,于当日上午抽血(此为HCG日),并于当晚肌注HCG10 000U;HCG注射后34~36h取卵;取卵第1天开始肌注黄体酮,根据HCG日E2水平决定应用黄体酮剂量,E2值在3000pmlo/L左右、6000pmol/L左右、>10 000pmol/L时分别用20、40、60mg/d黄体酮直至验孕;取卵后第3天胚胎移植(此为胚胎移植日);移植后第3天上午应用黄体酮前抽血(此为种植窗日);若妊娠则继续用药15d经B超检查确定临床妊娠。

      中药组于应用FSH同时至HCG日服用经后增殖颗粒,每天2次,早晚各1包冲服;移植日开始服用促黄体颗粒,早晚各1包冲服。

      1.3 药物 经后增殖颗粒:由黄芪、党参、茯苓、当归、熟地、肉桂等组成;促黄体颗粒:由菟丝子、熟地、醋龟板、枸杞、淮山、党参、白术、山萸肉、鹿角胶等组成。两种中药冲剂均为广东一方制药厂根据我院提供的药方生产。

      1.4 检测指标 分别于HCG日、胚胎移植日、种植窗日抽血检测血清E2、P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应用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的仪器及试剂药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HCG日、胚胎移植日、种植窗日血清E2、P水平比较见表1。中药组HCG日、种植窗日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各期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种植窗日E2和P水平明显高于同组移植日的水平(P<0.05)。表1 两组HCG日、胚胎移植日、种植窗日血清E2、P水平比较统计学方法:t检验;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同组移植日比较

      3 讨论

      滤泡期雌激素产生于卵泡内的颗粒细胞,排卵后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丢失使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排卵后的黄体细胞在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开始成熟并分泌雌激素及孕激素,于种植窗日升高到峰值,该E2峰较排卵前峰值低,说明较高雌激素水平对种植有利。自然妊娠周期中,妊娠妇女黄体中期E2水平明显高于未孕妇女[2];Vicdan 等[3]研究了121例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受精(ICSI)患者的激素水平,发现取卵后第11~13天雌激素水平若升高,妊娠率明显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妊娠率明显下降。Chen等[4]也有类似的发现,分析了697例IVFET周期,结果ET后第5天若E2水平高,则妊娠率也会相应升高。Lukaszuk等[5]将231例行IVFET治疗的患者分为3组,第1组给予黄体酮黄体支持,第2组给予黄体酮加E22mg,第3组给予黄体酮加E26mg,发现第3组种植率及妊娠率最高,说明一定的雌激素对胚胎种植是有益的。

      正常有排卵的月经周期,排卵后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在低水平的LH刺激下黄素化,形成颗粒黄体细胞与泡膜黄体细胞,后者对LH敏感性高,排卵后5~10d黄体功能最旺盛,黄体在低水平的LH即能分泌E2、P。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抑制了体内LH的分泌,取卵时颗粒细胞丢失,加上控制性超促排卵后产生溶黄体作用使黄体分泌不足,所以IVF治疗均需要黄体支持。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血清E2、P水平在胚胎移植后逐步升高,其中中药组种植窗日的激素升高比对照组更明显,推测E2、P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超促排卵后多卵泡发育,取卵后虽然大量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丢失,使取卵后E2水平急剧下降,因此,胚胎移植日E2水平明显低于HCG日,但卵泡内膜细胞丢失少,大量卵泡内膜细胞在HCG作用下黄素化形成卵泡膜黄体细胞,卵泡膜黄体细胞对LH敏感性高,只需要很低水平的LH即能分泌E2、P,IVF周期中有多个黄体形成,所以E2、P分泌增加,血清E2、P水平逐渐升高且远高于自然周期,提示中药组的黄体功能优于对照组。

      中医治疗不孕症有悠久的历史,临床上大多数医家对各种原因的不孕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如朱梅等[6]应用疏肝益肾的助孕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健型不孕症有明显疗效。刘艳娟等[7]应用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功效的健胎液治疗着床障碍的小鼠,发现可以增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量。张明敏等[8]用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多次助孕术失败的患者,再次助孕时,子宫动脉血流明显改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而有利于胚胎着床。本院妇产科辅助生育中心应用益气血补肝法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能提高胚胎种植率[1]。中医理论认为,生殖有赖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协调作用,所以对不孕症的治疗多围绕着“肾主生殖”、“肝为女子先天”的理论而进行,本研究中的经后增殖颗粒用黄芪、党参、茯苓健脾益气,当归、熟地、肉桂补血养血,着重于补益气血以在增殖期增强子宫内膜生长;促黄体颗粒用菟丝子、醋龟板滋肾阴,鹿角胶温肾阳,枸杞、山萸肉、白术健脾疏肝,在种植期间着重于滋补肝肾,有助于受精卵着床。在IVFET周期中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而达到调经种子之功效。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可以在种植窗期提高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

      【参考文献】

      [1]邓伟民,邵玉,张金玉,等.中药益气血补肝法对辅助生育胚胎种植率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06.

      [2]Baird D D,Wilcox A J,Weinberg C R,et al.Preimplantation horm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ion and nonconception menstrual cycles of 32 normal women[J].Hum Reprod,1997,12(12):2607.

      [3]Vicdan K,Zeki Isik A.Luteal phase hormonal profile in prediction of pregnancy outcome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on[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1,96(1):98.

      [4]Chen C H,Zhang X,Barnes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eak serum estradiol levels and treatment outcom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ycles after embryo transfer on day 3 or day 5[J].Fertil Steril,2003,80(1):75.

      [5]Lukaszuk K,Liss J,Lukaszuk M,et al.Optimization of estradiol supplementation during the luteal phase improves the pregnancy rate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ycles[J].Fertil Steril,2005,83(5):1372.

      [6]朱梅,刘琨.助孕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健型不孕症133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479.

      [7]刘艳娟,黄光英,杨明炜,等.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73.

      [8]张明敏,黄光英,陆付耳,等.补肾益气活血汤对多次助孕技术失败患者结局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2,12(2):10.

    ↑上一篇:疏血通注射液配伍西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研究
    ↓下一篇: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