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染色体t(1517)检测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1-11-07  浏览次数:633次

      作者:杨国镇,王贵杰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t(15;17)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意义。方法 对11例住院的APL患者以FAB分类方案进行形态学检查,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免疫表型,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1例中有7例形态学诊断M3,2例拟诊断M4,1例诊断M5,1例诊断M2b。免疫表型 CD13+11例、CD33+9例、CD117+6例、CD34+1例,CD19、CD20、CD7、HLA-DR均阴性,遗传学核型分析染色体t(15;17)10例,正常核型1例。结论 对于形态学诊断或无法鉴别的APL进行免疫表型,尤其是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其阳性率、特异性高,可以提高确诊率,并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染色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orphology, immunology and subtype diagnose of cytogenetics, especially chromosome t(15;17)detection in diagnos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Methods The morphological detection were monitored in 11 patients with APL with FAB classified plan. The immuno-phenotype was detected with flow cytometry and the routine karyotype analysis was done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11 cases, 7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M3 with morphological detection, 2 patients as mixed cell type leukemia, 1 patient as M5, another 1 patient as M2b. In immuno-phenotype detection, 11 cases showed CD13+,9 cases CD33+, 6 cases CD117+, 1 case CD34+.CD19,CD20,CD7 and HLA-DR l showed negative In all cases. Of 10 cases taken the karyotype analysis, one was normal. Conclusion If the APL can not be diagnosed by morphological detection, immuno-phenotype detection, especially karyotype analysis maybe the best choice, which the positive rate can reach to 85%~100% and has high specificity. Karyotype analysis can increase diagnosis rate and offer reliable bases for therapy.

      Key words: leukemia; promyelocyte;chromosome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即Aml-M3)是一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殊类型白血病。过去因其起病凶猛,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溶亢进,病死率很高。随着科学的发展,现阶段治疗效果非常好,大多能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是各型白血病中唯一不主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由于APL的确诊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判断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法、美、英协作组(FAB)提出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分类法已被普遍采用,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1985年国际MIC协作组提出了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分型方案,并将其和FAB分型及临床治疗、预后相联系,客观性、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通过对收住的11例APL进行MIC分型诊断,以探讨MIC分型,特别是染色体t(15;17)检测在诊断APL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经MIC最终确定诊断APL的病人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4~54岁,中位年龄38岁。

      1.2 方法

      1.2.1 形态学检查

      取治疗前骨髓血0.2mL涂片5~7张,瑞氏染色,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外周血涂片2~4张,同样瑞氏染色,分类100个有核细胞。通过骨髓细胞分析仪对典型细胞拍照存档,并打印出带有细胞形态彩照的报告,必要时加做组织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别。

      1.2.2 免疫分型检查

      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采用活细胞三色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通过二维点图分析抗原表达情况。所用细胞表面单克隆抗体包括:B系列CD10、CD19、CD20、 CD22;T 系列 CD3、CD5、CD7;髓系列CD13、CD14、CD15、CD33、CD117、HLA-DR;干/祖细胞标记CD34。判断标准:以细胞膜抗原表达量≥20%为阳性。

      1.2.3 细胞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标本采自治疗前骨髓,用直接培养法和24h短期培养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染色,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相,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年)描述核型,至少2个细胞存在同样的染色体增加或结构异常或者3个细胞存在同样的染色体丢失定义为1个克隆[1]。

      2 结果

      2.1 形态学

      11例中7例形态学诊断M3a,2例形态学拟诊断M4,1例诊断M5,1例诊断M2b(表1)。

      2.2 免疫学

      11例中 CD13+11例,CD33+9例,CD117+6例,CD34+1例,CD19、CD20、CD7、HLA-DR等均阴性(表1)。

      2.3 染色体核型

      11例中10例有染色体t(15;17)(q24;q21),1例为正常核型。

      3 讨论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常见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细胞毒药物治疗可加重出血。形态学检查是诊断APL的基础,也是MIC分型的基础。其形态特征为含有大量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核呈两叶,折叠或肾形,类似单核细胞,易见核仁及奥氏小体,胞浆量多,灰蓝色,可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颗粒粗大密集融合为粗颗粒型(M3a型),粗颗粒型最多见。颗粒细小而密集者为细颗粒型(M3b型);颗粒微细如尘土样为异型(M3v型)。由于骨髓早阶段细胞形态有相似之处,且存在有变异,加之穿刺、涂片、染色、看片人经验等人为因素,往往主观性比较强,出现偏差也是难免的。应注意M3与M4、M5的区别,特别是M3b和M2b型AML有时在形态上难以区分[2-3]。

      APL的免疫表型呈一组髓性抗原表达,一般CD13、CD33、CD117呈阳性,CD14、CD15、CD34、HLA-DR表达阴性,这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中也是独特的。本组有一例CD34表达阳性。有资料认为,APL的良好预后可能是由它的抗原表达特征决定的,在APL细胞中只有少部分表达CD34、HLA-DR或CD7,而这三种干细胞抗原在非APL的AML亚型中表达比率较高,而且与预后不良有关[2]。

      染色体t(15;17)(q22;q12or21)易位只见于APL,85%~100%的APL有独特的染色体易位t(15;17),包括多颗粒型和微颗粒型,因而t(15;17)的检出则成为该型白血病高度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标志[1-2,4]。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它类型的白血病和实体肿瘤患者存在有t(15;17)异常[5]。近来stock等同时使用G带、染色体微切割和反向FISH技术将t(15;17)的断裂点精确定位15q24和17q21.1[6]。少数APL可有染色体t(5;17)(q32;q21)、t(11;17)(q13;q21)、t(11;17)(q23;q21)和t(17;17)(q11;q21)等变异性易位。

      分子学研究揭示原位于17q上的维甲酸受体a(RARa)基因易位到15q上和位于该处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融合,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在正常情况下,PML显示类似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RARa则有促进分化和抑制生长的活性。PML-RARa融合蛋白既破坏了核体的正常结构,又通过与PML或其它维甲酸结合蛋白形成稳定的异二聚体,从而对野生型PML和RARa等位基因起显性负调控作用,最终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7]。

      临床上凡具有t(15;17)易位或有PML-RARa融合基因的APL对维甲酸和砷制剂治疗有效,反之则无反应,表明t(15;17)的有无对APL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8]。本组11例中10例有染色体t(15;17)(q24;q21),1例为正常核型,t(15;17)阳性率90.9%与文献资料一致,而且经亚砷酸治疗也达到缓解。

      综上所述,由于APL与DIC存在有明确的联系,APL治疗方案的特殊性和预后的良好性,因此,APL的鉴别诊断与确诊就显得非常重要,而MIC分型诊断中的染色体t(15;17)的检测以其对APL高度的特异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作为APL诊断的金指标。当然,如果再加以近年分子生物学上的基因检测,可为提高确诊率又增添了一个法码,为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薛永全.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图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6-56.

      [2]王良绪.血液肿瘤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80-211.

      [3]唐文茹,潘耀柱,李永辉,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误诊为M31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3):198-199.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5.

      [5]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8.

      [6]Willaman CL.Molecnlar evolut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s[J].Semin Hematol,1999,36:390-400.

      [7]Stock AD,Dennis TR,spallone PA.Precise localiration by mirodissection/reverse ISH and FISH of the t(15;17)(q24;q21.1)chromosomal breakpoints associated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Cancer Genet Cylogenet,2000,119:15-17.

      [8]Sacchi S,Russo D.AvvisatiG,et al.Alltrans retinoic acid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An update[J].Hematologoca,1997,82:106-121.

    ↑上一篇:PCR检测儿童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血小板参数测定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