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管防护

    发表时间:2011-12-15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王连俊,杜国雅  作者单位:运城市第三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血管防护

      Key words:Leucocythemia; Chemotherapy; Vein protection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病因与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电离辐射等因素相关。根据白血病患者不同的细胞特征,治疗上采取不同的个体化联合化疗,化疗中由于操作过程中的不当,常造成静脉发红、疼痛;严重者局部肿胀,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预防化疗药物渗漏,保护好血管十分重要。我们针对白血病患者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使药物渗漏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1月收治白血病患者247余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63例;年龄18岁~69岁;疗程半年以上139例,疗程半年以下108例;发生渗漏6例(占2.4%),无组织坏死及溃疡形成。

      2 化疗药物渗漏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刺激性强、毒性大,药物的毒性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血管组织有较强刺激,滴速过快时,超过血管缓冲应激能力,药物在短时间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受损处堆积,血管渗透性增加,造成损伤。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注射时若不慎渗漏至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使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血管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致组织水肿、破溃、坏死。

      2.2 血管的选择问题

      指间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或选择血管有瘢痕,弹性下降,变细变硬,管腔狭窄,注射药物浓度增高,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导致外渗。

      2.3 操作中机械性损伤

      化疗使血管严重破坏,静脉穿刺难度大,反复穿刺加重机械损伤;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注射部位选择欠佳,进针角度不当,使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以致药物渗漏。

      2.4 其他因素

      患者体质的关系如某些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在化疗中可出现过敏反应,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药液外渗而致组织受损。也可因化疗致免疫抑制而发生静脉炎。

      3 血管的防护

      3.1 充分认识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和毒副作用,合理选用静脉

      护士和患者为了顺利的化疗,必须充分了解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指导患者保护好血管,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搓手背、足背,参加气功锻炼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1]。

      3.2 掌握和运用保护静脉的技巧与措施

      尽量保留较大血管备用,注射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注射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大的,两药中间注射少量生理盐水,注射前嘱患者用热毛巾热敷注射部位,使血管充分扩张,易于穿刺。拔针时注意按压,切勿揉动;注意药物稀释浓度,浓度过高对血管刺激增大,过低影响治疗效果。如不慎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渗漏至血管外,应及时停药并处理;对一些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应于注射前用抗过敏药,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注射化疗药物,要确保针尖斜面完全在血管内,并经常检查回血是否通畅,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更换注射器回抽针尖内残留药液并注入5 ml~10 ml生理盐水,以稀释局部药物浓度。局部湿敷24 h,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吸收,减轻疼痛。酊适量(以潮湿而不滴水为度)贴敷于患处,上面覆盖透明薄膜,并妥善固定,1次/d~2次/d,2 h/次~4 h/次。若渗漏面积小,可用棉花蘸红花酊涂抹患处,4次/d~6次/d,2 d~6 d即可痊愈。如合并感染可适当加用抗生素。

      3.3 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和应用新技术。

      3.3.1 关注机械性损伤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用5(1/2)号静脉输液针在化疗期间的应用。

      3.3.1.1 用5(1/2)号静脉输液针输液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

      痛觉是由于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所致[2],用5(1/2)号静脉输液针穿刺,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小,针头很快穿刺表皮,在表皮停留时间短、行程短,同时表皮针皮接触面积小,表皮受损面积小,痛觉也小,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的疼痛。

      3.3.1.2 用5(1/2)号静脉输液针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

      7号静脉输液针针梗直径为0.7 mm,5(1/2)号静脉输液针针梗直径为0.55 mm,静脉穿刺时针头对血管壁的机械面积损伤越大,局部越容易水肿,而进针越细,对血管的机械损伤越少,病理变化越轻。

      3.3.1.3 用5(1/2)号静脉输液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3]

      5(1/2)号静脉输液针斜面缺口明显短于7号静脉输液针头,斜面缺口越小,对皮肤切割损伤小,进针时带入的微粒小,针头不易被堵塞,因此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3.3.2 局部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硝酸甘油缓解剂局部涂抹可减少药液渗漏发生。

      在白血病临床护理工作中,解除和减轻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把握治疗需要,化疗期间恰当运用5(1/2)号静脉输液针,不但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因注射时引起的局部血管损伤,对于提高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琴,高玫.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5):202.

      [2]姚泰.生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6327.

      [3]贺国华.5(1/2)号和7号静脉输液针输液对患者影响的观察[J].当代护士,2007(6):8283.

    ↑上一篇:有偿献血地区HIV感染状况調查
    ↓下一篇:白血病的发病及治疗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