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检测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3-08  浏览次数:551次

      作者:任敏 肖菁  作者单位:武加标(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血液科,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90例成人AL患者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对22例AL DIC患者(AL DIC组)、168例AL非DIC患者(AL非DIC组)及45例正常人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22例AL患者发生DIC前后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L DIC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L非DIC组(均P<0.05);22例AL DIC前其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随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增高。结论 D二聚体和P选择素对DIC的阳性预测率较高,且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急性白血病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

      【关键词】 D二聚体,P选择素,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白血病;成年人

      根据全国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调查,白血病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虽然化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的进展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缓解率提高,但出血仍是白血病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早期发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我们测定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含量变化,并对其在AL并发DIC前、后进行了动态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0例均为我院初诊,并经MIC分析确诊的AL患者。其中AL DIC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21~58岁;AL非DIC组168例,男108例,女60例,平均年龄28~54岁。正常对照组均为健康志愿者45例,年龄18~50岁。

      1.2 DIC诊断标准

      按照第5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

      1.3 试剂及标本采集

      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空腹抗凝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D二聚体常规指标即时测定(乳胶法);P选择素测定采用ELISA法,药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进口分装,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包,数值变量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组D二聚体和P选择素含量比较见表1。表1 3组D二聚体和P选择素含量比较(略)

      由表1可见,AL DIC组血浆D二聚体及P选择素与AL非DIC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L DIC组在DIC组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P选择素含量见表2。表2 AL DIC组DIC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P选择素含量(略)

      由表2可见,在22例AL DIC患者在发生DIC之前,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后D二聚体、P选择素进一步升高,说明了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联。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支持治疗及化疗药物研究的进展,白血病因感染死亡以及肿瘤相关性死亡率明显降低,而出血死亡却显得突出。DIC是AL特别是AMLM3在联合化疗过程中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影响AL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2]。在AL患者中,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故被视为DIC诊断的首选分子标志物[2]。在本研究中,DIC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AL非DIC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同时DIC后组的D二聚体含量也高于DIC前组(P<0.05),表明在判断AL患者凝血及纤溶紊乱方面D二聚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并能更早反映AL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激活及纤溶亢进状态;DIC后D二聚体含量的进一步升高说明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联,可以作为部分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之一[3]。

      但需要说明的是,D二聚体对纤维蛋白降解为特异性,而纤维蛋白降解增加对DIC无特异性,只有结合病情且D二聚体含量急剧而明显升高时才具有阳性预测价值;相反的是,当DIC疑似患者血浆D二聚体阴性时(即正常或正常以下),则诊断几可否定,其阴性预测值高达98%左右[4]。

      P选择素是受体型糖蛋白,为黏附分子选择素超家族中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基化的整合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14 KD,也称为GMP140及CD62P等[5]。正常情况下P选择素呈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当血小板启动后,P选择素表达在血小板膜表面并明显增加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标志[6]。因此,检测P选择素可判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局部释放炎症介质、化学趋化物及启动炎症细胞而起作用,使血小板聚集阻塞微循环,加重血管壁缺氧损伤[7]。本研究结果表明:AL DIC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AL非DIC前组和正常对照组,表明DIC患者体内存在着血小板的激活和大量破坏,在DIC发生之前血浆P选择素含量也同样升高,患者P选择素持续升高发展为DIC,表明在DIC早期已有大量血小板被激活,活化后血小板明显表达P选择素,后者结合于白细胞可促使其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释放入血的TF即可与血中FVIIa结合形成FVIIa/TF复合物,始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凝血反应[8]。

      综上所述,D二聚体和P选择素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DIC的阳性预测率高,对DIC可疑者也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故可作为AL 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血栓与止血组.第7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4项诊断参考标准[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2):9396.

      [2]Bick R L,Baker W F.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DDimer assay in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J].Thromb Res,1992,65(6):785790.

      [3]Matsuda N,Hattori Y.Vascular biology in sepsis:pathophysi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dysfunction[J].J Smooth Muscle Res,2007,43(4):117137.

      [4]刘秀娥,杨林花,王宏伟,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测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02,8(2):6062.

      [5]周永列,张继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21(6):299301.

      [6]Blann A D,Lip G Y,Beevers D G,et al.Soluble Pselectin in atherosclerosis:a comparison with endothelial cell and platelet markers[J].Thromb Haemost,1997,77(6):10771080.

      [7]Leo R,Praticò D,Iuliano L,et al.Platelet activation by superoxide anion and hydroxyl radicals intrinsically generated by platelets that had undergone anoxia and then reoxygenated[J].Circulation,1997,95(4):885891.

      [8]André P,Hartwell D,Hrachovinova I,et al.Procoagulant state resulting from high levels of soluble Pselectin in blood[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0,97(25):1383513840

    ↑上一篇:急性髓系白血病中Nras基因点突变的检测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蛋白的表达
    ↓下一篇: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