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944次

    贫血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临床上常采用铁剂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最初应用于纠正肾病贫血,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保护细胞,延缓细胞衰亡,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 2011年4月~2012年8月采用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血常规符合缺铁性贫血,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排除造血及溶血性疾病;排除严重畸形或先天性疾病、对铁剂过敏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5岁,平均(55.3±12.1)岁。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补充铁剂,琥珀酸亚铁100~200 mg,3次/d,同时口服Vit C 200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治疗,1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注射3次,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对于达输血指征者可予输血治疗。

    1.3 护理:在治疗期间,主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措施如下:通过各种方式宣教,如墙报专栏、VCD宣传片、个别指导、教育讲座等,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危害及防治方法。告知患者可药补,常用的铁剂为硫酸亚铁、富血铁等,还应同时服用Vit C,以促进铁的吸收。禁单一饮食,炒菜时宜用铁锅可吸收无机铁,少用铝锅,以防止铝中毒引起的非铁性小细胞贫血。可食补,保持膳食平衡。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动物血、瘦肉、鱼、豆腐类、蔬菜水果等。指导患者准确掌握服药的方法、时间、剂量,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服用铁剂时应该采用吸管摄取,以防止牙齿着色,在用药后禁饮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Hct、RBC、Re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贫血可导致患者烦躁、精神不振、头晕、易疲乏、消瘦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贫血的原因较多,如既往营养不良、溃疡病出血、寄生虫病、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妇女月经过多、胃肠手术,慢性病等。尤其近年来素食人群的增加,导致铁摄入不足,诱发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的过程。一旦发现需要及时治疗以防出现严重后果。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在机体内是红系造血的主要调节因子,有促进骨髓红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成熟的作用,注射后可增进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产生、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甚至可达到无需输血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缺铁性疗贫血,铁制剂不仅是红细胞生成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骨骼肌细胞生物能量学过程所必需的。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患者在Hb、Hct及RBC的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采用铁剂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者联合应用可加快骨髓造血功能,迅速提高血红蛋白,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满意,治疗期间应该增加患者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保证营养的摄入,减少缺铁性贫血带给患者的不良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卢洪萍,杨君平,罗 芳.铁剂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评价[J].海峡药学,2010,22(10):105. [收稿日期:2013-01-25 编校:徐强]

    ↑上一篇: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的判断价值
    ↓下一篇:观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