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患者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1152次

    危急值是近几年引进检验科的新概念,将其应用于检验质量管理中,可发挥显著的临床作用。血清检测危急值的患者病情较重,生命危险度较高,为及时干预和抢救提高基本依据,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保障率[1]。因此,根据检验科实际情况,制定电解质危急值,是检验科迫切需求,也是患者生命保障的基础,同时提升医疗水平,避免医疗纠纷发生,使患者与医疗机构双方受益。分析检验科应用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月100例检测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患者为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0~80岁,平均(43.4±2.4)岁。其中42例患者>60岁,34例患者<60岁、>40岁,其余患者<40岁。患者原发病包括肾病综合征34例,糖尿病36例,心肺功能衰竭30例。另选择2008年1月~2010年9月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病情、病势、原发病类型与观察组患者接近,男52例,女48例,年龄22~79岁,平均(42.4±4.4)岁。患者原发病包括肾病综合征32例,糖尿病34例,心肺功能衰竭34例。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并未制定检测血清电解质危急值,仅作一般抽血检查。然而观察组患者住院后,进行抽血,分离血清后检测电解质水平,同时校对所制定的电解质危急值范围。所用仪器型号为日立7180,同时对检测室的室内质控进行处理,符合控制范围后,进行样本处理。一旦经不只1次核查后,若检验医师发现异常危急值者,立即告知患者主治医师,并完成相关记录,主治医师立即采取治疗干预,及时救治危急患者。

    1.3建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方法:首先制定初级方案,由检验科提出,然后由临床科室审核,经统一协商后确定。最后通过上级领导和部门批准,制定合理项目和范围,详见表1。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 x±)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男、女死亡率分别为12%和6%,总死亡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观察组间各年龄段患者死亡率比较:60岁以上组死亡率为26.2%(11/42),明显高于45岁以下组死亡率4.2%(P<0.01)和45~60岁组死亡率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

    论血清电解质危急值的测定逐渐成为医疗机构检验科的重要检测项目,被各地方医疗机构所引用。其结果不受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但是老年患者危急值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老年患者机体能力下降,各器官功能发生衰竭,病情较重,导致危急值发生较高,死亡率增加[2]。本文经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电解质,其中观察组应用危急值测定,结果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老年患者死亡率高于45岁以下组死亡率4.2%(P<0.01)和45~60岁组死亡率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诉述和其他文献结果相符[3-4]。试验再次证实,危急值的测定可协助临床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急病症患者,并及时进行临床救治工作,避免病情发生恶化,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经过临床体会,对危急值的测定总结以下经验[5-6]:①提升检验者的相关意识,提升危机感和检验能力,提升警惕性,一旦发现危急值患者,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完成相关记录和报告。②制定危急值范围时,应根据医疗机构检验科水平制定,从实际出发,避免增加检验误差。③可对疑似危急值进行相关核对,应快速排除非技术类误差,但不能因复查延误救治时间[7]。综上所述,经过详细分析,在确保检验科质量监控的基础上,完善电解质危急值的测定工作,可从整体上提升院内医疗水平,得到患者广泛认可,使医疗机构与患者双方受益,推广价值高。

    4参考文献

    [1]王喜,郑华.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55.

    [2]兰海丽,张秀明,佘元龙,等.检验危急值应用的评估与持续改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4):235.

    [3]胡亚远,王建华.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14.

    [4]马宗东.65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147.

    [5]徐建忠.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01.

    [6]孙宝全,安爱红,严庆贤.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0,29(8):166.

    [7]卢建国,钟健荣.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34.

    ↑上一篇:影响血液细胞检验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