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863次

    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作者:刘勇   关键词:自拟排石汤;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膀胱、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腰痛,痛势剧烈,甚则痛不欲生,有时有血尿、尿急、尿痛等症状。且其复发率较高,一部分患者虽经体外碎石排石或外科手术取石后,数年后仍有结石重新产生的现象。故提高内服药物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更为经济简便,是我们临床医生应该探讨的课题。笔者近3年来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尿常规化验均有红细胞,B超或/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有结石征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肾结石20例,输尿管结石17例,肾输尿管结石18例,膀胱结石5例。结石最大1.0 cm×0.9 cm,最小0.2 cm×0.1cm。  1.2  诊断标准[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有典型的病史和症状;②有典型的结石体征;③辅助检查:经X线、B超、尿液检查符合泌尿系结石诊断。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海金沙30 g,金钱草30 g,鸡内金20 g,郁金20 g,石苇30 g,车前子15 g,瞿麦10 g,王不留行20 g,枳壳10 g,木香15 g。加减:疼痛时,加川楝子15 g,延胡索20 g;血尿,加小蓟20 g,侧柏叶15 g;对停留较久而不移动的结石加三棱10 g,莪术10 g,穿山甲15 g,鳖甲20 g。  2.2  煎服方法头煎加水500 ml,煮沸后再煎10 min,取汁300 ml,二煮加水450ml,煮沸后再煎15 min,取汁250 ml,两煎相混,分早晚空腹温服,1剂/d,症情急、重者可日服2剂。服药期间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每天2 000~3 000 ml,弯腰时扣击肾区,多做跳跃活动,做到溶(指内服药物使结石消溶)、泵(即多饮水增加尿液排出)、动(蹦跳活动以助结石下移排出)相配合,同时禁食烟、酒及辛辣香燥、刺激、油腻之品,这样疗效更佳。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石淋”之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沙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消失或肾系B超复查结石消失;好转:症状改善,X线摄片或肾系B超复查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及X线摄片或肾系B超复查结石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本组60例中,治愈38例,占63.33%;好转16例,占26.67%;未愈6例,占10.0%;有效率为90.0%。  3.3  病案举例男,46岁。主诉:腰腹部阵发性绞痛15  h,伴有恶心呕吐,在家服药及输液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遂来就诊。症见:面容痛苦,腰腹绞痛难忍,辗转反侧。检查:肾区叩击痛(+),腹肌软;尿常规检查:RBC(+++),WBC(+);B超检查:提示右侧输尿管中段见一1.0 cm×0.7 cm强光团,右肾少量积液。拟诊右侧输尿管结石。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急投自拟排石汤加川楝子、延胡索、小蓟、侧柏叶,2剂/d,水煎服。服药5 d后,排出茄籽样结石多枚,诸症缓解。二诊上方去川楝子、延胡索,嘱日服1剂,连服10剂后,B超复查结石全部排净,肾、输尿管、膀胱正常。4  体会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范畴。其因多由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日久聚为砂石,淤积尿道而成。《金匮要略心典?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说:“淋病有数证,云小便如粟状者……,乃膀胱为火热灼燔,水液积为滓质、犹海水煎熬而成盐碱也”。又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石淋者,淋而出石者……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以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在治疗上,采用清热消石,行气通淋之法而治之。正如《丹溪心法?淋》中说:“执剂之法,并用流行滞气,疏利小便,清解邪热。”清?尤在泾在《金匮翼?诸淋》中说:“散热利小便,只能治热淋,血淋而已,……石淋,必须开郁利气,破血滋阴方可。”前人用“化”“移”“冲”“排”四个步骤:“化”就是使结石的棱角化圆,由锐变钝,由大化小;“移”就是诱导结石从静变动,左右摆动,从上移下;“冲”就是冲击的动力产生“急流”,用增加尿量来解决输尿管的狭窄和痉挛,使结石迅速下行入膀胱;“排”就是将下移到膀胱的结石排出体外。自拟排石汤正符合以上四点要求,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石苇清热消石;郁金、王不留行活血化淤;车前子、瞿麦利尿通淋;枳壳、木香行气以助结石下移。诸药合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平滑肌兴奋,促输尿管蠕动加快,松解结石粘连,行气利水增加尿液排出,改善肾功能肾积水,气行、水利、石排,共奏清热消石,行气通淋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结石排除与尿流动力学因素有关,其中利尿、增加输尿管蠕动、增加肾盂内压力是有利于结石排除的主要因素。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金钱草、海金沙等清利湿热药可增加输尿管的动作电位,并且有利尿作用。据临床观察结石形状圆滑、长径在1.0 cm以下者,排石多能成功;结石长径在1.0 cm以上且形状不规则,经常并发感染者相对较困难。饮水、运动等辅助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尿量保持在每天2 000 ml以上,一方面可促使小的结石排出,再者稀释尿可能延缓结石增长的速度,在感染时尿量多可促进引流,有利于感染控制。本文承蒙徐乃斌教授指导,谨致谢意!参考文献: [1]  温惠贤,林晓云.清热通淋泄浊排石法治疗尿路结石80例[J].新中医,2001,33(8):5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上一篇:双J管留置体内致肾输尿管全程结石并膀胱巨大结石1例
    ↓下一篇:超声检测泌尿系结石555例原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