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学》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2-27 浏览次数:1124次
引 用:
李剑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7):819-821.
关 键 词:
动脉瘤; 破裂; 瘤颈宽度;
作者:
李剑秋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400016
出版年份:
2013
期刊页数:
819-821
收录者:
知网,万方,9
摘要: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人群发病率为3.6%~6%[1-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约有68%为动脉瘤破裂所致,其破裂的发生率(占动脉瘤人群)为1%~2%[2],破裂后致残、致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3],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是对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加之开颅夹闭术及介入栓塞术的手术风险大,因此,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的改变,可以反映其发生、发展及破裂过程,但其具体的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做了不少关于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关系的研究.本文着重对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作一综述.